长三角部分企业家谈纺织企业经营状况
生意社11月20日讯 自9月以来,受市场供求失衡、国际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国内棉价快速上涨。至11月初,棉花价格从每吨18000元暴涨至3万多元,涨幅约70%。作为我国纺织重镇的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经营出现波动。
记者近日在长三角一些地方采访时了解到,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不少纺织企业纷纷祭出奇招加以应对,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局面。
改变生产计划应急
绍兴是我国纺织业集聚的城市之一。对纺织业来说,棉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尤其在内衣、家用纺织品等领域,棉纤维几乎占了产品成本的60%至70%。据浙江贤盛轻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勇介绍,由于前期棉价上涨太快,绍兴的针织厂开机率只有三成左右,纺织厂开机率只有三成左右。很多工厂靠以前的库存原料过日子,原料用得差不多了就停产。
不过贤盛轻纺公司的开机率有八成以上。吕勇说,主要靠两个手段:一是提高产品价格。如最常规的棉弹力针织品之前一直稳定在每公斤5美元,现在报价7美元以上;二是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主要做小批量高档次的产品。以前一个车间做3-5种产品,现在要做20多种。
“纺织行业的出路就在小批量、高档次、深加工。”吕勇说,现在企业的订单多了,利润反而比去年要好。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时发现,除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维护棉花市场秩序、抑制棉价非理性上涨外,各地纺织企业也在积极调整生产计划应对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
做短订单掌握主动权
兰溪市是浙江的棉纺制造老工业基地。兰溪市众相宜毛巾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银堂形容自己现在是在“死撑”,因为企业生产的毛巾主要供给沃尔玛、乐购等超市,当初订单是“一年一订”,棉价的暴涨已让企业陷入全面亏损。
“去年订单越是多,今年越是亏。现在只有熬,熬到订单结束。”胡银堂说,面对波动日益频繁的原材料价格,以后要缩短订单时间,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