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成为全国第一桑蚕大县(市)
生意社11月23日讯 “十二五”正在谋划,“十一五”捷报频传:2009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59.05万亩,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九年稳居广西第一,其中宜州桑园面积达25.5万亩,成为全国第一桑蚕大县(市)……“十一五”期间,越来越多像桑蚕这样优势特色产业,正在河池市不断涌现,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支撑。
产业化带动大发展
“十一五”以来,河池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重点稳定桑蚕、糖蔗两大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毛葡萄、中草药、蔬菜、特色水果、畜牧水产养殖、大水面开发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桑枝食用菌、核桃等新兴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带动了河池农业大发展。
据统计,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35.23亿元,比2005年的95.59亿元增加39.64亿元,增长41.47%,年均增长9.34%(按现价),比“十一五”规划目标6%高3.34个百分点;2009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83元,比2005年1912元增加1271元,增长66.47%,年均增长13.59%。2010年1至9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5.89亿元,同比增长4.89%,预计全年增幅6%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同比增长11%,预计全年增幅11%。
“三特”产业竞相发展
为进一步张扬河池的特色资源优势,“十一五”以来,河池市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在“新”上谋发展,在“优”上下功夫,在“特”上求突破,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做强做优产品,大力发展“三特”产业,形成了三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特色种植业迅猛发展。2009年,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发展到258.01万亩,比2005年增加81.63万亩;其中桑园面积达59.05万亩,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九年稳居广西第一,农民养蚕收入15.6亿元。
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渔牧业总产值达57.97亿元,比2006年增长16.73%,年均增长5.29%;全市肉类总产量为20.32万吨,比2006年增长3.90%,年均增长1.28%;全市有30个养殖场(小区)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有13个产地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投资规模在100万元或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共122家,比2005年增加65家,增长了一倍多。
龙头企业成“助推器”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河池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第一要务。“十一五”以来,河池市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理念来抓农业,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依托河池的优势资源,与农民互为依存,共生共荣,为河池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力。
据统计,2006至2009年,全市新增投资规模在100万元或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65家,总规模达122家,其中自治区级4家、市级35家,资产总额达到43.54亿元,年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7.87亿元。其中,产业化程度较高是桑蚕产业开发,目前全市缫丝企业发展到21家,2009年白厂丝产量3156吨,约占广西白厂丝总产量的19%;以桑枝为原料生产食用菌企业发展到4家,年产菌棒2500万棒以上;蚕沙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3家,年加工蚕沙约2万吨;蚕丝被加工企业发展到26家,年产蚕丝被16万多床。
当前,河池市正在积极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站在新的起点,有了新的思路,相信河池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必将再上一个台阶,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