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一件衣服成本从何而来?
生意社11月24日讯 不少市民觉得,今年的冬衣比去年贵了很多。一件衣服的成本到底有多少?日前,记者追踪了一件衣服的制作之旅。
棉价仍处高位
据了解,此前两个月,棉花价格持续高烧,籽棉收购价从4.1元/斤涨到7.1-7.2元/斤,上涨幅度76%;皮棉价格从18000元-19000元/吨涨到了31500元/吨,涨幅70%。
京山县银丰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涛认为,本轮棉价上涨是供求矛盾的集中爆发。“一方面,预计今年全国棉花减产将超过10%,另一方面中国纺织业恢复性增长,给棉花市场带来支撑。”
此外,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生产资料、人力成本的上升不可忽视。金涛告诉记者,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比往年贵,同时,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去年,一个劳力一天的工资为70-80元,但今年普遍涨到110-120元。”“种植面积减少、因天气原因棉花减产,还不足以支撑棉价如此上涨,其中,投机炒作亦占很大比重。”湖北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平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资金炒作是今年棉价疯涨的主要原因。
不过,湘财证券分析师陈永强指出,随着气候的好转以及国家的调控,棉花价格上涨的基础正在弱化。央行一系列流动性紧缩信号或对游资的动向产生较大影响,一旦游资撤离,配合化解减产预期的政策调控,则棉花价格上涨或暂缓。
据了解,自从上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紧急下发通知,提出六项措施维护当前棉花秩序,高烧的“棉价”终于开始退烧。“本周籽棉的收购价格已由7元回落到6元左右,而皮棉也每吨下跌了2000-2500元。”
张小平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棉价将维持稳定,但目前的价格仍在高位,对库存不够的棉纺企业仍将是挑战。
棉企不敢接单
在棉价上涨的同时,纺织企业在上调产品的价格。
“棉纱与棉花的行情同步。”湖北孝棉集团副总经理孙劲松介绍,普通棉纱价格从9月份的26000元/吨涨到了11月11日的接近48000元/吨,而精梳40支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0000元/吨。
孝棉集团是湖北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棉花需求量近6万吨,主要在湖北、山东、新疆等地直接采购棉花。
棉价飞涨,让孙劲松忐忑不安。一方面,过高的原料进价使他不得不再三压缩库存量。按照以前的经验,纱厂库存棉至少应该保证3个月以上的生产,但今年只能保存1-2个月的库存棉。“棉价太高,所以不敢大量囤货。”据了解,2008年,棉价就从最高的1.8万元/吨掉到9000元/吨。
另一方面,棉价飞涨不仅意味着纺织厂的成本在上升,还意味着产业风险正在向他们聚集。
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单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当时原料的价格。“我们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已经把这个月的订单都接了,如果按照合同履约去交货的话,实际上是亏损的,我们算了算比较普遍的是一吨棉纱亏3000块钱。”
“但提价太多,有的客户也难以接受。”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纺织企业老板说:“快速上涨的棉价,使我们无法报价,说不定今天报了价格,明天就亏损,所以10月以来,我就没接过订单。”
据了解,在棉价下降之前,一些实力雄厚的纺织企业已经着手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非棉材料的使用率。“但只能是权宜之计。如今化纤等原材料也在上涨。”而一些资金紧张的中小纺织企业,则选择了减产或者停产。
衣服成本增加
下游的服装加工厂很快感受到来自“原棉、棉纱、面料、加工”整个产业链层层传导的成本压力。
汉阳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加工厂老板告诉记者,去年棉纱价格为28元一公斤,但是今年已经涨到了48元一公斤,如果按照一件衣服用500克棉纱来计算,那么每件衣服的成本就要贵6-7元。
“今年面料成本比去年同期多50%,除了棉布外,涤纶、腈纶等化纤面料的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涨。”上述服装加工厂老板称,昨天刚向上游企业征询了价格,有的报价奇高,有的干脆声称没货。作为圈内人,他深知“没货”只是敷衍之词,其实对方嫌自己出价低或者囤货等待卖更高的价格。
记者在武汉集家嘴布匹批发市场了解到,今年所有的面料都比去年贵,棉布涨价最快。一位老板透露,一米棉布原来卖11.8元,现在卖17.8元,这个月广州的厂家甚至都不报价;呢料也贵了30%左右,每米涨5-10元。“在服装加工企业的总体成本中,以面料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了70%的比例,棉纱、面料的快速上升,给我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该老板无奈地告诉记者,加工厂主要给武汉某品牌服饰做代工,利润空间本来就很低,现在更是“两面受压”:一方面,必须以高价采购原料,另一方面,面对强势的品牌商,议价能力也十分有限。
此外,人工成本的上涨也是他无法回避的难题。“七七八八加起来,总的成本比去年高50%-60%。”该老板说。
棉花—纱锭—棉布,成本层层叠加,一直传导到消费品市场。武汉某品牌服饰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生产的秋冬装,国庆以后就开始提价,涨幅普遍为10%左右。“没办法,成本上涨只能转嫁到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