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再提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通胀
北京蓝图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日元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棉花价格突然成倍增长,年初每吨棉花只有2.5万元,前一段却涨到5万元,现在价格虽有所回落,每吨大约4.6万—4.7万元,但比起年初来还是高。”
“由于原材料涨价,今年我们公司秋冬季内衣价格也提高了10%,生产内衣利润很薄,如果不提价企业会亏损。另外,今年我们还借机将库存产品消化掉,不敢预留库存。过去除了生产订单外,企业还会自行追加生产部分服装,以备销售旺季市场需求,一旦市场行情好,临时生产来不及。”倪日元说。
至于明年市场行情如何,倪日元说,现在还很难预测,但有一点可以预见,棉花不宜储藏太久,囤积棉花的商贩早晚要脱手,如果春天不放棉花出来,过了夏天就不好织布了。
食品价格上涨对酒店业的影响也不言而喻。石家庄温州海鲜大酒店老板严金通对记者说,因农产品涨价,酒店的效益远远不如过去,利润普遍下降了20%—30%。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多措并举,短期和长期调控政策兼顾,是专家们关于通胀管理的基本观点。
据张卓元分析,通胀最主要原因是货币多了,去年计划新增贷款5万亿元,结果达到9.7万亿,超出近一倍。今年在去年基础上计划发放7.5万亿贷款,前10个月货款发放量已达到7万亿。当然,引发通胀还有自然灾害、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
因此,张卓元建议,首先要减少货币投放量。去年M2计划增长17%,结果却增长了27%多,这是追求高增长所带来的不良结果。一般来说,货币投放量在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基础上超出2至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才会健康平稳。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增长。物价保持2%—3%左右增长是合理的,但不能打压。
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张卓元认为,应针对不同上涨商品的类别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农产品,国家通过抛售储备粮、储备猪肉与棉花等措施,促使市场供需趋于平衡;对于食品油,可采取进口补贴;低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对此国家要同时启动财政补贴政策,给低收入群体发放生活补助金,或提高社保标准。
张卓元指出,国务院最近连续出台相关措施抑制物价上涨,不仅及时,在短期内还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还需要配套调控政策出台。此外,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利率,事实上表明货币政策已逐渐从适度宽松向稳健过渡。为缓解通胀,存款准备金还可继续上调。只有经济运行健康,通胀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人们纷纷议论明年房地产价格可能会下降20%这个问题,张卓元给出的判断是:不会大幅度下降,现在资金还很充足,除非有特别严厉的紧缩政策出台。
蔡志洲认为,前段物价突然上涨,有供给因素,也有需求因素,但主要是供给因素所致。从供给看,主要是过去对农村关心不够,没有很好地引导农民将供给与需求市场有机结合。譬如猪肉价格高时,大家一窝蜂去养猪,价格便宜时大家都不养,导致短期内市场供需失衡。从需求因素来看,货币供应量是多了一点,但不足以引起物价上涨。国务院抑制物价措施出台,特别是惠农措施还是对症下药的。物价要稳定,但完全回落也很难。
此外,蔡志洲建议,通胀管理政策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保持物价基本平稳,小幅上扬;二要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利率起码高于通胀率;三要继续保持经济增长。调控政策要在这三个原则之间进行均衡,不能失去基本平衡点。
中国建设银行(601939)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蔡庆明向记者表示,现在物价上涨,是实实在在的通胀预期,通胀预期管理办法有多种,可以加息,调整存款利率,也可收缩银根,减少货币投放量。加息或收缩银根,对投资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目前首要问题是解决通胀带来的压力。不能过分强调投资,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兼顾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