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背后:“牛仔之乡”的环保欠账
生意社12月3日讯 洗水车间排出略带牛仔蓝的深色污水,污水流经栅栏时,较大的悬浮物被截留;进入沉砂池、筛网过滤池进行再次过滤后,先后进入调节池、厌氧池、耗氧池、沉淀池、氧化塘,至此原本令人作呕的污水终于达到“标准”,再经过处理后可供给洗水车间循环使用。
这是牛仔裤洗水污水在广州创兴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兴集团)的处理过程。不过,在创兴集团所在地——“牛仔之乡”广东增城市新塘镇,长久以来,牛仔服装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多被直接排放入河涌,整个牛仔产业带来的污染仍令人触目。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增城新塘镇存在严重污染,经检测,新塘的3个底泥样本中重金属铅、铜和镉的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一个底泥样本中的镉超标128倍。
同样被列入绿色和平污染“黑名单”的还有被称为“内衣镇”的广东汕头谷饶镇。
“牛仔之乡”的喜与忧
12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广州增城新塘镇大敦村。牛仔服装产业是新塘镇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围绕牛仔服装的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等完整的产业链。而大敦村则是新塘牛仔最早形成的集聚地之一。
不同于广东的大部分村落,这个南方村落并非满大街的粤语。“这里外地人多过本地人。”大敦村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大敦村位于新塘镇的东南面。公开资料显示,大敦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17个合作社,常住人口7408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据报道,该村在2007年的工业产值为8亿元,上缴税收近亿元。
大敦村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城镇。当地看不见农田,没有农村的平房,取而带之的是小车出入的高级小区西苑。
从大敦村村委往江边上走,一路尽是牛仔服装加工厂,本地人在做,外来工也在做。
记者看到,当地的牛仔厂多为家庭式小作坊,甚至在街头巷尾、祠堂里都聚集了大量的村民租成“工厂”进行牛仔加工。
据了解,大敦村的牛仔工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同广东很多纺织业聚集地一样,大敦村从“来料加工”开始发展起来。当时香港很多服装商人到新塘做“来料加工”。由于效益不错,加工型的服装厂迅速发展起来,就在当地产生了集群效应,加上地方政策的积极扶持,新塘牛仔服装行业很快便形成了集聚规模,不少新塘人都办起了制衣厂。
时至今日,记者在大敦村委附近看到,家家户户在从事的仍然是“来料加工”。在一家只有4个工人的作坊里,两名男工在熨烫牛仔裤,是外地人;两名女工在缝牛仔裤的扣子,为本地人。而在街头巷尾,到处有上了年纪的阿婆在剪线头。忙着熨烫牛仔裤的男工告诉记者,老板和他都是湖北人,在这里做来料加工,帮忙熨烫一条裤子,老板可以赚到3毛多,其中有1毛多分到熨烫工手中,此外还要扣除房租等成本。
而对于新塘镇来说,虽然现在该镇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生产工业也成为该镇的另外两个支柱产业,但牛仔服装仍是这个镇的最大名片。
新塘镇政府网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年产值200多亿元。而在这2600多家企业外,显然还有作坊工厂等难以计数。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单大敦村附近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9年就集中了近3000家牛仔服装企业及相关配套厂家。全国60%以上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镇,全国出口的牛仔服装有40%来自新塘镇。
新塘镇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月到11月份,新塘纺织服装业的产值为217.68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而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的产值同比皆略有下降,降幅在6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