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商圈第四次升级 鸟枪换炮还有惊险一跃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
龙头项目引领商圈升级
从最初自发的路边摊,到迁入室内、形成大型专业市场,再到如今的改造升级,中大纺织商圈目前已经步入第四次发展高潮。传统专业市场到底如何转型升级,广州各个商圈都在进行探索,中大纺织市场中有珠江国际纺织城等一批龙头项目也在进行改造升级的摸索,其发展经验对广州其他商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目前交易功能仍是中大纺织商圈的主要功能,它还应该在产品研发、信息发布、新材料运用等方面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中大纺织商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世界纺织发布中心,因此在硬件配套上,需要有一批高端写字楼项目;变“柜台现金”、“现货交易”为室内订单化交易;在软件环境上,应考虑设置研发中心、资金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完善产业链条。目前,包括珠江国际纺织城在内的一些商业项目已经在展贸式采购、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这符合传统专业市场迈向现代化专业市场的需求。与广州天河、越秀等区相比,海珠区的一些传统商圈档次偏低,而中大纺织商圈内龙头项目投入运营后,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海珠区商圈的档次,进一步增强海珠区的整体商业实力。
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谭亚羡:
升级关键:谋求行业话语权
中大纺织商圈要向“世界布都”转型升级,不仅仅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更关键的是对整个价值链进行有机结合,谋求行业话语权。产品研发和信息发布固然重要,价格形成机制更为重要,我们也在思考,能否引入一定的做市商运作,形成影响市场交易的价格。
在当前商圈的升级过程中,包括珠江国际纺织城在内的一些商业项目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工作,例如孵化品牌、展贸式采购、引导商户走出去,以及建设设计师总部基地等,这些举措能为整个行业提供增值服务,有利于提升商圈整体竞争力。珠江国际纺织城项目建设体量巨大,其全部投入运营后,中大纺织商圈将拥有国内最大的行业市场规模。
广州已经定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因此包括中大纺织商圈在内的市内专业市场就必须进行改造升级。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的T .I.T创意园目标是打造成由设计研发、流行趋势发布、品牌推介展销结合的纺织创意中心,它与珠江国际纺织城都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这两个项目是上下游互动的关系,将进一步完善海珠区纺织服装产业链,成为海珠区“退二进三”的标杆典范。目前来看,中大纺织商圈仍然停留在传统“现金、现货、现场”的“三现”交易模式上,人流、物流混杂在一起,增加了商圈中企业的物流成本,不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而珠江国际纺织城投入运营后,将引导中大纺织商圈进行人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分离,整合物流等要素,降低成本,这也应该是其他市内传统商圈升级的方向。
广东省时尚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比蓝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李凯洛:
中大商圈升级需要专业化运作
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首先要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升级改造,升级不是打造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概念新名词,而应该有专业化的运作思路、研究市场需求、研究整个产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研究专业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应该提供的服务,要有长远发展市场的计划、决心和能力。
中大纺织专业市场虽然位处交通便捷的广州市中心,但一直以来,人流、物流混杂,软硬件条件欠缺,给世人一种中低端商圈的印象。如今,珠江国际纺织城等一批商业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将给商圈带来再次升级的良好机遇,为商圈升级带来全新的运营理念,引发市场“鲶鱼效应”。在珠江国际纺织城的项目规划中,囊括了国际采购、商务办公、品牌博览、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多项运营新举措,并且充分意识到与业内专家、行业协会合作的重要性;珠江国际纺织城还意欲打造设计师总部基地,让面料商和设计师互动交流。从这些举措中不难看出,其发展目标绝不局限于短期获利,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
中大纺织商圈是一个集中纺织服装产业要素的聚落,专业化的开发运营商应该善于进行产业链条的整合互动,商圈中的商户不应该仅局限于贸易者的角色,运营商要引导他们成为时尚产业的经营者,并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因此,运营商要搭建与行业广泛互动的平台,例如“珠江汇”这样的组织可以促进协会、商家、采购商、设计师等业内人士的专业交流。运营商还要善于组织商户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进行商圈的品牌化运营。据我了解,韩国的很多中高端面料商很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珠江国际纺织城项目组织的韩国与国内商户沟通的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此外,纺织服装行业价格指数的建立也很重要。如果中大纺织商圈能形成权威、科学、有代表性的行业价格指数,将有利于奠定商圈在国际行业中的标杆地位,提高商家的公平交易程度。国际上的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指数体系这个“放大镜”来时刻关注中大纺织商圈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