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运用科技变废为宝


http://www.texnet.com.cn  2010-12-03 10:22:56  来源:河池日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12月3日讯 昔日一文不值,严重污染环境的蚕粪,经过发酵、粉碎、过滤、烘干、装袋,成为价值3000元每吨的有机肥。近日,记者在宜州采访时看到,黑乎乎的蚕粪经过加工,摇身变成了真金白银。

  宜州市是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全市2589个自然屯中,有2400多个自然屯共9.1万户41万人从事种桑养蚕,年饲养桑蚕突破100万张。过去,由于缺乏处理,每年三四十万吨的蚕粪被蚕农随意丢弃田间地头,成了污染环境的“公害”。

  蚕粪的处理令宜州政府非常头痛。为了治理蚕粪的污染,该市决策层费尽心机,最初采取“政府化模式”建造的蚕粪搜集池,可是运行率低,污染治标不治本。几经摸索后,宜州以“工厂化模式”为雏形,逐渐探索出“市场化模式”。在“东桑西移”的战略中,把“资源转移”转变成“科技转移”,用资源换人才、换技术。2009年,广西舜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蚕沙循环利用产业开发项目落户宜州,该公司目前年处理蚕粪量30万吨,生产有机肥20万吨,提取叶绿素1000吨,年产值10亿元。

  “制造化肥并不是蚕粪在产业链中的终极目标,应运而生的蚕沙保健枕头等项目,正在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宜州市委书记奉海峰说。该市桑蚕产业链从最原始的采收蚕,逐步延伸到桑秆、蚕丝、蚕粪加工。“桑蚕产业蛋糕可以再做大些。”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对宜州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该市庆远镇山湾村的韦玉君,2009年,仅卖蚕粪就收入了1600多元。“蚕粪过去臭熏天,污染清水毁秧田;自从低碳处理后,又得钱来又肥田。”在刘三姐乡的桑地里,蚕农韦桓良唱起自编的山歌。“蚕粪”变“银子”这一循环经济下的低碳产业,让三姐故里的小溪又变清澈了。著名桑蚕专家、浙江大学农业推广中心石伟勇教授评价说:“此举开启了全国桑蚕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继续变化着的,还有仍在高效推进着的蚕粪收集市场化运作。目前,宜州的市、乡镇、村三级蚕粪收集转运网络已初步建成,正在引入的东部农村行业合作社模式,将为这个粪堆变身的亿元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因子”。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茧丝  广西茧丝  蚕粪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