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香云纱”披上时尚“外衣”
工人在烈日下晒“香云纱”
纯天然无污染,挺爽柔润,越穿越舒适越有光泽,上世纪30年代,“香云纱”服装曾让穿着它的社会名流光彩夺目。作为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始于明代的传统产品在开发竞争中正寻求更光鲜的“外衣”。
面对资源、人才、市场等压力,“香云纱”正试图通过注入文化和时尚元素谋求融入现代服装产业链,更好地与旅游等现代产业形态结合。
“香云纱”少了些“时尚”
“香云纱”取材天然、工艺复杂造就了 其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等特点,上流社会对之情有独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云纱”是一种时尚。但如今,恰是缺了“时尚”元素,让“香云纱”难以进入主流社会。
在保持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运行已成为传承开发“香云纱”的共识。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驭洪说,伦教的“香云纱”发展基本以晒莨厂为主,没有产业配套。作为香云纱染整工艺的传承人,成艺晒莨厂经理梁珠则表示,目前晒莨厂基本以“来料加工”为主。
虽然“香云纱”有穿着舒适,但色彩单调,依然难以抵御多姿多彩的服饰潮流的冲击。
从巅峰处滑落后,近年来,伦教“香云纱”生产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状态。去年,伦教“香云纱”产量为600万米。周驭洪认为,这是一种低水平的产业平衡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之下,人才缺乏、生态环境变差、染整原料采集难等因素,成为摆脱这种低水平平衡的现实制约。
但是,“香云纱”又有着独特的时尚魅力。今年7月上海世博园内,当模特们身穿“香云纱”巡游,观众无不为之惊艳。“香云纱是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融入文化和时尚元素,推动其产业化发展,伦教将不遗余力。”周驭洪说。
将“香云纱”打造成文化产业
如果说,要将“香云纱”打造为一个文化产业,首先须回答的问题是:要将“香云纱”打造成怎样的一种文化?
“可以借鉴法国的红酒文化。”周驭洪说,法国红酒不仅是产业,更是文化,红酒有着不同等级,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香云纱”也可以通过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使其既能被社会名流喜爱,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法国有红酒文化,中国有‘香云纱’。”周驭洪说,“现在国家文化部门都用‘香云纱’作为展示中国丝绸形象的代表,这为打造中国的“香云纱”文化奠定了基础。
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周驭洪说,目前,伦教已经引入了深圳梁子服饰公司首先完善“香云纱”产业的设计环节。今后伦教还将举办“香云纱”设计大赛等活动,提升“香云纱”产业的文化创意内涵。
文化和时尚的包装,将促使“香云纱”以一种新的形象进入消费市场。
“时尚”为支点 寻找新平衡
从1979年便开始从事“香云纱”染整的梁珠,渐渐感受到了伦教“香云纱”的变化。随着梁子公司的进驻,伦教本地晒莨厂与服装企业陆续对接,今年,他所在的成艺晒莨厂已经为梁子公司加工了近2万米“香云纱”,而以前,成艺厂的客户中没有一间伦教本地的服装企业。
人们现在也能在更多的场合看到伦教“香云纱”产品。7月,难以计数的观众,在上海世博园见识了“香云纱”的魅力;9月举办的顺德第三届工博会上,市区领导和工业设计大师们,穿着“香云纱”衣服亮相。这些变化也是因为“香云纱”被注入时尚文化的结果。
即使是香云纱面料本身,也越来越时尚化、个性化。梁珠说,过去的香云纱都是黑面褐底,但现在不少服装公司先将丝绸印好花,然后再拿来制作成香云纱。
目前,伦教本地已有2家“香云纱”服装制作企业,本地的“香云纱”服装产品已经走向市场。新的产业组织状态已初露端倪。但是,即便为香云纱注入靓丽的时尚元素,要把握好“市场”并非易事。
身为伦教“香云纱”商会会长,梁珠说,香云纱的供求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伦教“香云纱”都经历了,而现在“市场仍不明朗”。
周驭洪也认为,未来的关键,是要打破低水平、过渡竞争的产业平衡,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平衡状态。
启示:给“文化”定好位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香云纱”可以说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典型。它本身是一种文化遗产,现在为其披上现代产业的“外衣”。它本身又是一个产业,现在是为其注入文化和时尚元素,提升其产品和产业档次。
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成功,明确用什么样的文化与什么样的经济融合,是前提之一。而对于类似“香云纱”这种传统文化遗产,其文化产业之路肩负着传承和发扬重任,更应该首先给“文化”定好位。
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驭洪用法国的红酒文化来与伦教的“香云纱”类比。在法国,红葡萄酒被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
周驭洪说,伦教正致力于为香云纱打造染整标准、地理保护标志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的质量鉴定和品牌推广体系,使得“香云纱”能够渗透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