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涨不停:后危机时代的丝绸业(续)
生意社12月7日讯 今年上半年以来,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各种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丝绸产业链中有些环节亏损严重。一些管理、工艺水平等在全国同行中位居前列的工厂企业也叫苦连天。不少企业为避免“多做多亏”,只能“少做少亏”。原料价格暴涨和出口市场低迷,把丝厂和绸厂都挤成了“压缩饼干”。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此形容丝绸加工厂的困境:“关又关不得,开又开不起。”上半年,很多企业出现了减产、转产、停产等情况。有的企业甚至在网上招租和寻找买主,长期无人回应。这些情况说明,我国丝绸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情况很不乐观。
茧价高出“红灯线”
据统计,今年全国春茧均价为15.71元/斤,上半年全国稻谷收购价1.00元/斤左右,国内棉花均价8.28元/斤。这样,茧、稻、棉价之比为1︰15.7︰1.9。据统计,江苏今年春茧综合均价为17.9元/斤,上半年江苏粳稻均价为1.278元/斤,棉花价按8.50元/斤算,江苏今年上半年的茧、稻、棉价之比为1︰14︰2.1。过去,全国丝绸工作者曾经设过1︰10︰1作为茧、稻、棉价之比的“红灯线”。现在,因为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已不能完全按照这种”红灯线“来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茧价确实有些高。
茧价增高,丝价也水涨船高。持续攀升至今的干茧价格和B类丝价格每吨分别达到10万元以上和33万元以上。
当然,蚕茧价格的上涨,使蚕农的收入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快速提高,这本应是件好事,也是国家贯彻“三农”政策的目的所在。然而,我们同时需要考虑尊重科学和经济规律,并关注行业运行的实际,否则,好的势头难以持续,甚至会走向其反面。
茧丝产量预计增加
当前,受某些因素和条件限制,要让茧丝生产大发展,恐怕也不大现实,然而收益的增高必定会促进产量的增加。西部地区近年来产量增加迅速,全国茧丝的生产规模和基础也随之增大。下半年以来各地秋茧发种量增加的消息很多。未来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特殊原因,茧丝供应量必然会增加。仅按常年统计的19个省市区产量来计算,预计今年全年鲜茧就有可能达到63万~65万吨。如果再考虑其他非主产区在今年高茧价鼓励下农民增加蚕茧生产的情况,全国全年实际的产茧量会更大些。
按照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量和消费趋势看,全年我国内外销需要的长短纤维(丝)量估计只要8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全年只需50万吨左右的桑蚕鲜茧就够了。而根据去年和今年我国的桑蚕茧产量,按行业常年安排匡算,今年可供应的桑蚕鲜茧量估计会超过60万吨,再加上柞蚕丝的生产供应量,全年可供应的长短纤维(丝)量预计有10万吨以上。
当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还在继续采取新的经济刺激措施,说明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欧债危机影响的滞后效应也还有待显现,同样对我国丝绸业的影响也还没有完全过去。人们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消费市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美、日、欧等丝绸主销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下行风险增大,丝绸消费需求的恢复难度增加。因为存在茧丝价格的“过山车”和“打摆子”现象,我国茧丝供求和价格常常发生逆转。总之,“外感风寒”和“内感风热”将影响中国丝绸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为原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