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实用性结合
生意社12月9日讯 当今世界纺纱工业中,环锭纺仍是主体,但转杯纺在40年中获得迅速发展,从纱线长度计算已占到纺纱总量的25%,以重量计算已占到40%。因此,转杯纺纱是新型纺纱中的主力军,它是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社会效应较大的纺纱形式。
现在我国转杯纺纱设备的数量与OE纱的产量已占据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4。我国转杯纺纱机机型分为自排风式、抽气式、半自动抽气式和全自动抽气式。自排风式机型生产企业以山西经纬为主,另外还有福晋、沪晋、贝斯特等公司,上海有沪东纺机、二纺机,浙江泰坦、新亚也生产过。抽气式机型生产企业有石家庄纺研所、天津纺机、西安远东、四川川江等。半自动抽气式生产企业有浙江日发、精工、泰坦、新亚、上海淳瑞、山西经纬、福晋、沪晋等企业。全自动抽气式机型仅有山西经纬、浙江日发进入试制阶段。
我国转杯纺纱设备发展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独立自主地发展国产转杯纺纱机和引进国外先进转杯纺纱机相结合,国产机始终占据70%的市场份额,纺纱企业中民营资本占主要地位。转杯纺纱设备的发展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突出经济效益。棉、毛、丝、麻、化纤原料的合理应用与开发,低档原料的综合利用,优级机织和针织纱的开发都促进了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我国转杯纺纱的发展长期坚持纺机厂、纺纱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件厂相结合的方针,通过转杯纺主机研发带动相关部件,比如:龙带、轴承、分梳辊、转杯、纺纱器、齿形带、风机、电子电器元件等的共同发展,专业化的发展也提高了关键件的制造水平。注重学术、技术交流,培养转杯纺纱队伍,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使我国转杯纺纱技术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
一个国家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应适合其国情和综合技术经济水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转杯纺纱机要把技术先进与可行性、经济实用性结合起来;既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又要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既要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和市场要求的OE纱产品。
转杯纺纱机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品种和纱支的开发,唯有扩大适纺的品种和纱支范围,才能不断地递增转杯纺纱设备的数量。应着重关注以下方面:第一,针织用纱的开发。根据赐来福公司资料,Autocoro机生产的纱有42%用于针织,而我国的OE纱用于针织的比例还很少。其主要原因机是捻度高、纱硬、纱疵多等。因此应该研究降捻措施及纱的后整理方法。第二,化纤及其混纺纱的开发。我国化纤发展很快,短化纤和新型化纤原料在纺纱原料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我们要研究转杯纺的化纤产品开发,特别是细旦化纤和特种化纤产品。第三,加强非棉OE纱及其产品开发。非棉OE纱包括毛、麻、丝的纯纺及其与其它纤维的混纺,这类OE纱及其最终产品(服装、装饰、工业用品)的市场效应值得人们探索,高附加值的OE纱往往从这里挖掘出来。第四,低级棉、废棉、再生纤维的综合利用。由于其原料成本低廉,开发这类产品在我国已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后仍需深入研究,提高其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和OE纱的质量。
我国的转杯纺主机的发展应适合国情,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的稳定可靠性,努力减少设备故障率。加强转杯纺纱机理的研究,提高、稳定OE纱的质量。机理的研究包括喂给、梳理、输纤、凝聚、加捻、引纱等。适当提高转杯转速达到10万~12万r/min,引纱速度达到180m/min。扩大纺纱范围,提高纺纱产量。发展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接头质量,完善纺纱在线检测。逐步扩大机台头数,降低能耗,完善卷绕纱筒。
要建立转杯纺纱技术和设备的科研生产创新体系应努力培养转杯纺纱的科研、生产、营销队伍,以纺机企业为主,纺机厂、高等院校、纺纱厂的结合,形成纺机、专件、协作单位的产业链。集中人、财、物优势,减少国产机型数量,建立品牌理念。不断开发纺机和纺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转杯纺纱技术,创造性地研究设计,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转杯纺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