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棉收益仍存不确定因素 纺企原料产销受影响
二、价格剧烈波动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
棉花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棉农难以把握棉价走势,难以进行正确的生产决策,很可能导致来年的棉花供求失衡,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价格波动容易引发加工企业的投机行为,加剧棉花资源紧张的局面,影响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和生产经营。
从棉农角度看,今年的高棉价给了农民很好的预期,农民植棉意向增加。调查中,许多农民都预留了明年的棉花地,有些农民还准备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棉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可能会导致下一年棉价的下跌。价格传递到农户往往滞后,农民根据当前的价格决定下一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因而价格的大幅震荡影响了棉农的收益,进而丧失了对市场的信心,不利于稳定棉花生产。
棉价波动也不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发展,企业面临着高进低出的损失,经营风险增加。由于加工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小,工艺技术相对简单,生产周期较短,因此如果快进快出,企业可以将风险降到较低水平,获取基本收益。但是,如果市场价格出现连续上涨的态势,企业晚卖一天棉花就可以多获取一些收入,从而诱发企业的投机行为,延迟销售时间,以获取价差收益。然而,如果大多数企业采取这种投机行为,短期内很可能加剧市场价格波动。
价格剧烈波动对纺织企业的影响较大。因为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化相对滞后,幅度也较小。根据我们对河北纺织企业常山股份(000158,股吧)的调研,今年由于棉纱价格相应上涨,因此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皮棉原料使用成本的增加,但企业的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正确的生产决策。该企业在皮棉价格超过28000元时,没有抢购棉花,因此将原料平均进口成本控制在26000元;在棉纱价格一路上涨时,没有囤积产品,而是加快产品销售速度,使得前期低价购进的棉花原料产品获得了较好的销售价格,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利润率显著上涨。总体上来看,棉农是市场波动中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棉农的收益与价格直接相关,而且棉农掌握的市场信息最少,最为滞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弱,因此往往是卖不上高价,而又要承担低价;而棉花加工流通企业尽管风险增加,但仍可以在产业链各方的博弈中获得一些利润。
三、政策建议
尽管高棉价下产业链各主体都得到了较好的收益,但是价格的稳定是促进棉花产业链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应该尽快采用相应的政策措施,稳定棉花价格,保持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尽快出台棉花最低收购价政策。造成今年棉花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是前两年特别是2008年籽棉收购价格大幅度下降,棉农收益降低,植棉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出现滑坡。今年棉花供求出现缺口,刺激了市场的投机行为。由于植棉费时费工,随着棉农收入来源的扩大和收入水平的增加,棉农植棉积极性在下降,如果棉花价格不能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将加快棉花生产减少的趋势。而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棉花原料需求依然较大。因此,必须尽快出台棉花最低收购价,给棉农一个稳定的收益预期,保持植棉的积极性,稳定棉花国内供给,保障纺织工业的发展。
第二,规范市场流通与加工,防范投机行为。加大棉花质检改革的执行力度,加快小型轧花机退出市场的步伐,提高加工业的准入门槛,避免加工业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造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恶意炒作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棉农、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之间稳定的供销关系。
第三,完善棉花市场监测体系,及时发布棉花供求信息。目前还没有关于棉花生产信息的准确、及时发布,从而造成市场主体的盲目行为。特别是今年的供需缺口被放大,结果成为了期货市场的操作题材,并传导到现货市场,造成投机行为。因此,必须建立完善棉花市场监测体系,特别是对棉花生产形势的跟踪监测,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加强对棉花消费趋势的跟踪研究,从而形成较为科学的棉花供求平衡报告,供市场主体和政策调控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