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展望:中国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二)
行业商会应该是由该行业的企业组成。应该让产销量大、在行业内有排头标杆作用的企业出任领导;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搭台配合,协助其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和“划定红线”。商会在企业和政府、行业内不同的环节、以致企业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会又强化了对企业的行业管理,把企业间的博弈引领向更深、更高、更广阔的商品和市场空间去;把那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都归给商会去管;政府的意愿可以通过商会来化转,最终实现更好的维护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利益。商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一种新型的且更为科学的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业由企业组成,企业的事情交由企业办,行业的事情也应该让企业参与决策。市场运行呼唤强有力的行业商会,企盼相关行业商会发挥出行业主导与协调作用,行业发展的“任督二脉”亟需打通;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复杂形势,企业需要有组织的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社会力量!
统观目前我国丝绸行业的科研队伍及研究机构,基本全部是技术型的,关于本行业及企业运行的社会、经济面,包括体制、机制,特别是利益分配、和与相关产业的配套协作方面的课题全然没有,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历史空白。
我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时候,我们想问:有没有人试图提出丝绸行业的十二五的规划?丝绸行业怎么才能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在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多个内容与我丝绸行业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这份建议所具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丝绸行业怎么发展、怎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方方面面匹套接轨、怎么使丝绸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及部门同步前行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学者和业内机构进行科学研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和行业战略的高度,提出总体规划,作为行业发展的、具体的实施措施;并设计若干企业发展的、基本的模型,作为行业内的“省、区块”、环节和企业运作的指导性意见。
其实,面对行业的困局,不少的企业家已经在摸索着自身的发展路子,今年不少企业将产品延伸至从未涉足过的制成品—礼品及家纺领域,走品牌发展之路;也有一些深爱着这份事业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除了前面提到的王庄穆先生外,向仲怀院士最近也谈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当前亟需有关部门集中这些民间思想的火花,凝聚智慧,将之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地提出来供行业及企业运行参考、借鉴或施行。
蚕业是丝绸行业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它通过茧质、茧价决定着后道各环节的质量及价格水平,因而也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全行业的效益状况。早年在业界就有茧丝农工一体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许多企业获得了成功。当前,有少数企业已经实现了多环节整合联动,即在同一集团公司内既有产茧和制丝,也有织造及服饰、家纺等制品生产;甚至有的企业已在西部产区建立起了茧丝供应基地,因而在抗御市场风险方面表现出强劲实力。全国上下一致的统一收购统一经营,曾是我国丝绸行业非常辉煌的一段历史。然而要在今后再恢复那样一种体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在某些区域、局部地区涌现出种茧丝绸农工商贸一体化的经营实体却非常可能。倘若我国有若干个体制先进,创新力强、产品特点鲜明、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加之上下游产品供需配套企业组成若干个企业“航母群”,自由地畅游于市场经济的“大洋”之中,那么重铸丝绸业的历史辉煌,也并非遥不可及。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置身于“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临界时期,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制定好丝绸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既要面对现存问题,又要有科学发展的思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争取实现全行业在“十二五”期间总体兴旺、行业内各环节各企业各得其。关于丝绸行业运行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经济面或社会面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国家最好有常设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最好每年都能提出几个相关课题,或由政府部门组织研究,或面向社会进行招标性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决策措施、解决方案及指导意见。此外,在规划、评估和预测行业运行的理论方面也需要创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之下,使行业向好运行,才能使行业的总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宏观、长期目标最大程度地相向一致,使丝绸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不致落伍。
相关阅读:行业展望:中国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