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上涨5.1% 央行上调准备金率
生意社12月13日讯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同比涨幅创28个月以来新高。
此前,央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达18.5%,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经济数据和调控动作,显示了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复杂形势。在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明年的政策形势或将有重大变化。
发改委:12月CPI或回落
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11月CPI环比上涨1.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食品价格上涨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推动了11月CPI同比上涨。11月食品类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74%;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8%。
物价未来的走势成为关注焦点,对此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12月份我国CPI将较11月有所下降,长期来看物价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盛来运认为,国务院关于调控物价诸项措施出台之后,已经初见成效,粮食、肉等类的价格基本趋稳,尤其是蔬菜的价格明显下降。根据统计局50个城市的食品监测调查,11月下旬的一些蔬菜产品价格比11月中上旬下降了10%左右,其他一些产品价格从12月份以后逐渐趋稳。今后一个时期是可以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10月、11月份新涨价因素较多,对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滞后影响较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12月份CPI涨幅会有所回落,可能回落到5%以内,主要原因是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因素下降一个百分点。而11月底以来,居民生活必需品粮、油、肉、菜价格趋稳或者有所下降。
年内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
央行10日晚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次、最近30天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学家认为,如此高密度的调整主要是基于防通胀和控制信贷的要求。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C 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央行10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至此,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超过7.4万亿,接近全年7.5万亿的控制目标。
机构此前预测,在11月数据公布前后,将有紧缩政策出台。正如市场预期,央行10日即再次提高了准备金率,以11月份人民币存款余额70.87万亿元估算,此次上调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500多亿元。如果不考虑此前针对部分银行的差别上调,此次上调之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高位。
此前央行曾分别于1月、2月和5月3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后又于11月10日、11月19日和12月10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虽然央行月内已经连续3次调整,但机构认为年内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随着明年物价和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准备金率上调0 .5个百分点仍不足以对此抑制,预计外汇占款数据出来后,今年底之前还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央行再度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让部分市场人士稍稍觉得意外。由于11月国内CPI已突破5%,通胀形势日趋严峻,央行可能会动用加息工具。因此,此次央行进行紧缩的力度比市场预期的要小。不过,在央行“偏偏不加息”的背后,也保留了动用加息这一大力度政策工具的空间。虽然中央迟迟不加息,但“加息预期”不断发酵,其影响力可能比真正宣布加息更强。
实际上,近期中央一直不出手,“周末加息恐惧症”几乎每周都发作一次。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不少市场人士都希望中央能手起刀落,因为只要赶快宣布加息,就可以炒作“利空出尽”,其实反而不利中央调控通胀和资产泡沫。
据了解,在12月10日的加息预期落空后,市场视下周末(18日)为高危期,因为在2007年及2008年,中央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12月20日左右调整利率。如何保持加息的震撼力,又为加息预期保留空间,就要看央行的政策操作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