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环江曾出现180户蚕农养同批蚕八成死亡事件
生意社12月16日讯 今年11月,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重楼村重楼屯和中村屯,约180户农户养最后一批蚕,至5龄时,大量蚕突然死掉,农户们损失至少达数十万元。
由于村民们以前从未遭遇这一现象,且屯内喂养其他批次蚕种的农户,没有出现大量死蚕现象,这让多数村民对蚕种质量产生质疑。环江县农业执法大队调查后称,蚕种经检测合格,是脓病致蚕死亡,而蚕致病的具体原因无法查明。
两屯内损失数十万元
今年10月18日,中村屯28岁村民莫志灯买来小蚕。“养了2天,发现蚕头呈现透明状,以前从未见过这一现象。”但这并未引起莫志灯的注意,他继续喂蚕。“小蚕到了3龄时,蚕头上的透明状更为明显,而且蚕被催眠显得极不齐整,这与以往大不相同。”莫志灯说。
据莫志灯说,11月8日,约20%的蚕都出现这一症状。莫志灯找来蚕业指导员,指导员称这些蚕感染了中肠性脓病。11月11日左右,染病的蚕超过50%。11月14日后,超过80%的蚕染病,剩下20%的蚕所结的茧质量极差,“一斤只能卖几元钱。”
据中村屯3队队长莫运彩说,全屯大约有80户农户养蚕,几乎所有农户所养的最后一批蚕都大量死亡。重楼屯村民覃丽荣称,重楼屯也至少有100户村民遭遇这一情况。
莫志灯说,最后一批蚕,大部分村民都养了1至2张,按正常情况,一张蚕可收获约65公斤蚕茧,而之前的市场价在每公斤36至40元间。即便只按每户养一张蚕计算,一般的农户损失都在2000元左右,180户村民损失达数十万元。
农户怀疑蚕种质量,两屯内,大量农户对蚕种的质量产生极大质疑。
据村民莫志荣说,村民们每年共养9批蚕,这次最后一批喂养的方法和前面8批并无区别,但唯独这次发生大量死蚕事件,因此只可能在蚕种的质量或培育两个环节出问题。
据悉,每年,重楼村有专门的农户向环江县蚕种站购买蚕种,成立“供养室”将蚕种培育为小蚕后,村民们向供养室购买小蚕喂养。在中村屯和重楼屯,每屯分别有2家“供养室”。负责“供养室”的农户,63岁的韦美玩说,自己和家人为村民育蚕8年,从未出现过这一问题,且4家“供养室”不可能同时出现问题,因此,蚕种质量有问题可能性更大。
据村民反映,村民莫志强一家所喂养的小蚕,与其他人不属同一批次,结果他家中并未出现大量死蚕现象。当地多数村民认为,蚕种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事件发生后,环江县农业执法大队前往当地进行调查,但农户们称,时至今日,农业部门仍未向村民通报蚕致病的具体原因。
蚕染病原因无法查明
环江县蚕业站站长全诚称,蚕种绝对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县蚕业站生产出蚕种后,必须上送自治区相关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下发给村民。此外,如果是蚕种染病,只可能是感染“微粒子病”,而感染这一病毒的蚕,在3龄之前便会全部死光,但这些死蚕都活过了5龄,因此,可排除蚕种质量问题。
全诚称,环江县80%以上的蚕种都是由蚕业站供应,同批次的蚕共有2至3万张,其他培育同批蚕卵的村屯并未反映此类问题,这也证实蚕卵不存在质量问题。
12月8日,环江县农业执法大队副队长何昌议接受记者采访时称,11月18日,调查结果已出来,村民所养的蚕属中肠性脓病所致,但蚕致病的根本原因无法查明,当时现场看到农户们的桑叶很黄,据分析可能天气异常,导致桑叶太差,蚕宝宝体质弱,因此染病。
据悉,县蚕业站和县农业执法大队都同属县农业局二级机构。
何昌议称,市蚕业站都曾对样本进行化验,和县蚕业站的检验结果相同。目前蚕种样本已进行封存,如村民坚持对蚕种进行检测,执法大队也可上送至自治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