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六个纺织文物复制件喜获二等奖
生意社12月17日讯 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颁发了第三届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由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主要承担的“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项目喜获二等奖。获奖的东周狩猎纹锦等六件由苏州丝绸技术人员成功复制的纺织文物,对中国科技史和世界纺织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东周时期,中国的纺织生产技术有了迅速提高,纺织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世界纺织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特别是2007年江西靖安县发现的一处东周墓葬,从中出土的300余件纺织品,成为研究东周时期纺织织造技术的重要文物。为此,国家文物局设立了“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研究课题,并将其纳入以挖掘和展示辉煌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指南针计划”。
2009年1月,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承担了课题中的绝大部分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攻关,技术人员成功复制了江西靖安东周墓出土的“狩猎纹锦”、“条形几何纹锦”、“方孔纱”;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凤鸟袅几何纹锦”、“菱格六边形编织绦”和湖北荆州八岭连心石料厂出土的“中空斜编组带”。其中,经线密度达到每厘米240根以上的“狩猎纹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经密度最高的中国古代织锦。
专家们认为,“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项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即以科技史研究为主导,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为手段,以复原研究为途径,以科普展示为目标。该项目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探索了“指南针计划”项目的方法,突出了科学测试方法对文物研究的作用,揭示了自然科学技术在文物价值挖掘方面的巨大空间。
目前,“狩猎纹锦”等复制件正在北京参加“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