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纺织加工技术确立发展目标


http://www.texnet.com.cn  2010-12-21 10:19:16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收藏

  生意社12月21日讯 纺纱、织造是纺织工业上游纤维加工最重要的环节,纺纱、织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上游新型纤维原料的开发与应用,也与后道染整、制成品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从企业数量上看,纺纱、织造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占全行业的65%,因此行业的技术升级也关系到纺织工业整体产品水平的提高。《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列出的50项攻关目录和110项推广目录中,涉及纺纱、织造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共8项(含16个子项),在全行业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有22项。

  《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纺纱、织造领域中的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提出了行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即:加强新型纺纱、新型织造、特种织造、宽重型织物织造等工艺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快高机号及成型织造、经纬编双层和多层复合织造、提花织造等针织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研发重点:突破嵌入式纺纱技术在棉纺行业深度加工的工艺技术,到2015年在主要棉纺企业进行产业化应用;研究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使其应用比例达到15%,差异性多功能纤维种类达到5种以上的产品规模化生产;研究纺纱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织物自动检测和分析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推广重点:重点推广“十一五”期间取得技术突破的紧密纺、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丰富纱线品种和品质;推广自动络筒技术,到2015年棉纺行业无结纱比重达到70%以上;推广无PVA上浆、预湿上浆等新型上浆工艺技术,其中无PVA上浆工艺推广到行业大中型企业的85%以上。

  棉纺织行业作为纺织基础的加工产业,其纺纱、织造的技术水平也代表着纺织工业整体加工技术水平。棉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为棉花,随着纤维工业的发展,棉纺织加工范围在不断扩大,加工技术也必将随着纤维品种范围的扩大而不断提升。对于棉纺织加工技术本身,在加工技术方法、加工工艺创新、装备水平方面也需要得到提升。棉纺织行业还要围绕产品创新,集成现有的技术,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信息化也将逐步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认为,棉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有三点,第一是加工技术上的创新,把加工技术和新型原料相结合的提升。突破棉型纤维纱线和织物高档化、精细化的加工技术,研究新型纤维的利用、特殊纺纱加工技术,保证环保、可持续的纤维在棉纺织行业的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进步。第二强调设备工艺技术上的集成创新,在产品创新端加大力度。通过使用先进的棉纺织设备、工艺、技术,丰富创新型产品的制造手段,为开发高档化、具有竞争力的棉纺织产品提供支撑。第三强调质量控制。发展棉纺织加工制造流程的产品质量预测、在线检测和监控体系,使纤维、纱线、织物质量状态得到实时监控,形成高品质的棉纺加工制造体系。

  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对于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俞建勇指出这是研究运用多种原料纺纱的技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棉纺织企业有着不同的战略定位,有的开发低成本产品,有的开发高品质产品,有的开发差别化产品,有的开发花色品种。实施多种纤维混纺,涉及到对不同纤维特性和配比的优化,涉及到复合纺纱的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到与之配套的装备和器材,以及批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实际上从“十五”开始,棉纺行业就大力提倡引入化纤混纺,实施差别化战略。“十二五”期间继续攻关推广,内涵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超仿真概念、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应用等方面。目前约有30家纺纱企业有较强研发能力,生产新纤维产品有一定的规模,他们的新纤维纱线附加值平均高于常规品种2倍左右。

  在新结构纱线加工应用技术方面,俞建勇认为环锭纺纱在最近20~30年间又有了新的发展。赛络纺使得纱线外表和内在性能发生很大变化,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出现了赛络菲尔纺,解决了长短丝复合问题,还可以实现包芯。再进一步又出现了嵌入式纺纱,目前正在应用推广中。如今又推出了低扭矩纱,低扭矩纺纱技术就是在纺纱端加入假捻装置,这样不容易产生断头。低扭矩纱在纱体结构上属于重大发展。目前上述新型纱线约有200万吨产量,产品附加值高。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有约400万吨、700万吨的新结构纱线。

  高精度异性纤维识别清纱技术也是“十二五”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俞建勇介绍,异性纤维主要是在原料端和络筒端来控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个技术提升很快,但目前完全替代人工还有问题。该项技术关键在于应用精度更高的异性纤维识别模式和装置,对棉流实时检测;在开清棉生产线、在梳棉机喂入部分、在自动络筒机上的电子清纱器等关键设备上进行异性纤维的清除。企业拣“三丝”的工作量很大,机器与人工相结合,会更好地提高效率。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异性纤维识别清纱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但对于高品质产品,全部靠机器识别异性纤维还存在困难。

  纱线成型后,纱线的质量检测技术引入纺织流程可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俞建勇说,“十一五”期间,一些优秀纺机企业生产的主要纺纱设备配有检测装置,但绝大多数纺纱企业从投资资金考虑,选配的不多,建立ERP管理系统的纺纱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推广纺纱工序生产全自动化、信息化检测和监控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对提高纱线质量和生产效率能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应现有设备流程端口,即时采集生产现场的运行数据,联网形成生产管理系统,同时与WRP系统相连接。

  推广新型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计算机配棉技术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如今继续完善推广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俞建勇解释说,一方面是企业有需求,因为棉花来源广泛,品质差异多,企业各自的产品战略不同,计算机配棉实际上是对原棉数据的采集和储备。另一方面,科技手段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在收购中原料本身信息不全面,厂家在使用中质量变异比较大,棉包在处理中也发生变异,产品范围广。实施计算机配棉主要是取得完整的棉花基本数据,再建立模型,提高配棉精确度。

  提高织造环节的上浆技术水平是棉纺行业的老问题,目前高品质纱线还不能完全摆脱PVA上浆。俞建勇分析说,PVA浆料稳定性和耐磨性较好,我国棉纺织企业普遍都在使用它,但PVA不易降解,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PVA浆料用量比“十五”末已减少30%左右,但全国每年含PVA的浆料用量依然在30万~40万吨。目前已有替代PVA的环保浆料,但性能及稳定性、替代性还不能完全满足纯棉高支高密产品及涤棉产品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替代PVA的浆料有了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要完善接枝淀粉浆料性能,引入丙烯酸类浆料,关键技术是根据上浆性能要求,研究并设计材料的分子结构,研究深度变性的高性能变性淀粉、高性能的辅助浆料的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丙烯酸类浆料生产的单体组合、引发剂的选用及聚合工艺技术,以及固体聚丙烯酸类浆料生产关键技术。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新型纤维  棉纺织  纺纱  加工技术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纺织科技
进入纺织科技>>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