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向桑梓纺经纬 永为河山织锦绣
板块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彭州“成都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开发区”为纽带,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多方合作共建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纺织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职互派、双向兼职,探索“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园区协调、校校联合、校企融合”的校企多元合作办学体制和长效机制。
板块二,特色专业建设。建设3个特色龙头专业,打造支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构建特色鲜明校企互动、开放多样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各具专业特色的、能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的开放性、动态性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实职互派、双向兼职”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工程,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在校内与企业共建“共享、互补”型纺织服装多功能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以上;争取与10所国外优秀院校建立正式校际合作关系,拓宽国际视野。
板块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建设“纺织品检测中心”等10个校内产学结合技术服务机构,形成社会服务的基本构架;与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建立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政府主导,联合行业、企业建立具有信息服务、产品创新与开发、纺织品服装检测三大服务功能的“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与地方政府、兄弟院校联合建立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中心,每年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1.5万人次;建成纺织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共享平台。
板块四,综合建设。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为重点,支撑和促进学校各项基础性建设、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使学校在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更加明确,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取得明显效果,学校内涵建设切实加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71年薪火相传,自强不息。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育人报国历程中,学校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乘胜向前
深厚的历史积淀,专一的办学思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71年来,她为我国纺织产业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
全校现有专兼职教师561人,其中,教授30名,副教授140名;省教学名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财政支持的骨干建设专业3个;省财政支持的骨干建设专业6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18门和省精品教材1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师生奋力划桨,该校劈波斩浪。打开校门,开放办学,在应用型人才需求趋旺的大潮中,学校主动出击,一大批纺织界的龙头企业与学校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十一五”期间,按照“四据四定”工学结合的教改思路,与华润锦华、金辉南地等140余家企业,华茂、万贯纺织服装产业园等8个产业园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了“中芯定单式”、“工学交替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延展了实习实训领地,拓宽了求职就业的路径。
学校盯准新技术革命浪潮,较早探索、研究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当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节能减排的大浪涌来时,学校已经备好了搏击大浪的粮食。现在,四川省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单位、四川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已经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良好装备。同时,学校还是中意政府职业培训合作项目执行单位;主持或参与了6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制定;转化科技成果28项,获国家专利1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近年来,科技和社会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7500余万元,社会培训达1.2万余人次。
有产业振兴的大好时机,有学校优秀的办学成果和骨干建设的全方位推进,必将更好地促进学校融入到纺织服装产业链,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
敬业奉献,长向桑梓纺经纬;追求卓越,永为河山织锦绣。新时代新使命,历经71年办学史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扛着建设国家骨干高职的大旗,豪迈地跨入“十二五”的征程,我们分明听到了他们青春勃发的激越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