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四川省2010年蚕业生产情况


http://www.texnet.com.cn  2010-12-28 14:03:05  来源:茧丝交易网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12月28日讯 2010年四川省蚕业工作,在省农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前期高温干旱,后期低温寡照天气的影响,蚕业生产形势喜人,取得了桑树基础增强,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大幅度增长,综合开发又有新突破的好成绩。

  一、2010年蚕业生产情况

  1、桑树基础增强。2010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180万亩,比上年净增10万亩,增长5.9%。

  2、蚕茧产量增加。2010年全省发放蚕种205万张,比上年增发蚕种5万张,增长2.5%;蚕茧单产达到34公斤/张,比上年提高1公斤;蚕茧产量达到142万担(7.1万吨),比上年净增6万担(3000吨),增长4.5%。

  3、蚕农收入增涨。2010年全省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9.8亿元,比上年净增6亿元,增长43.5%,蚕桑产业产值达40亿元,比上年净增6.8亿元,增长20.5%,全省农业人口人均增收7.11元,养蚕农户户均增收680元。

  4、综合开发突破。以桑园土地资源开发、蚕桑生物资源开发、蚕桑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的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实现了新的突破,桑园间套作物的筛选、桑椹鲜食及深加工、桑枝食用菌的开发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稳定蚕业基础,增加蚕农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201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以及年初召开的全省蚕业工作会议的要求,着重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布局调整,突出区域优势,强化基地建设。根据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省农业厅全力打造特色效益农业的具体部署,突出蚕桑产业的特色,切实抓好蚕业规划和基地建设工作,一是实行分类指导,重点发展。二是按照“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培育蚕桑专业大户,按照“相对成片,打造亮点”的原则,以亮点和示范片引导农民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带动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做强特色产业基地。三是指导蚕桑基地县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强化技术指导,实行目标考核,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生产投入。

  (二)开展“三大行动”,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蚕农收入。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主要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推行四川省蚕桑主体技术路线,提升蚕农的技术水平。一是在良种方面,重点加强和改进选原种工作,通过开展蚕品种继代选择和蚕品种比较试验,维持种性,提高蚕品种优良品质与特性,提高遗传质量,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进一步优化蚕品种区域布局,发挥资源和品种优势,为蚕农提供优质对路蚕种。二是在良法方面,进一步完善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科技人员新编写了《桑蚕原蚕基地建设规范》、《桑蚕血液型浓病诊断技术规程》、《桑蚕微粒子病诊断技术规程》、《桑蚕大蚕简易蚕台饲育技术规程》4个蚕业地方标准,至此,四川省已发布了18个蚕业地方标准。在栽桑养蚕技术上重点抓好“桑树成园一步化、小蚕共育化、蚕病统防化、大蚕省力化、营茧良蔟化”等关键技术的落实。三是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宜宾珙县召开了全省蚕桑技术研讨会,在广安市召开了全省蚕种研讨会,利用阳光工程、农业产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乡镇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项目,培养懂技术的乡镇干部,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蚕桑专业大户,不断提高蚕业科技水平,提高养蚕单产和质量,提高蚕农收入。

  (三)加强信息宣传,调动蚕农积极性,争取多发种多养蚕。省蚕业管理总站、省蚕业协会利用《四川蚕业网》、《蜀蚕信息》及时刊登茧丝市场行情,各地利用培训、会议、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蚕农加强桑园管理,增加养蚕设施、设备,多发种,多养蚕。凉山、宜宾、南充、自贡等地党委、政府制定了蚕桑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政策,鼓励和调动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春蚕发种数量有所增加。

  (四)大力拓展蚕桑综合开发,努力提高蚕农收入。将蚕桑综合开发利用作为推进蚕桑产业发展,促进蚕农增收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行桑园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广桑园间套作、桑园养禽等,努力提高亩桑效益,大力推广桑枝食用菌、桑葚酒、桑葚醋、桑葚饮料的开发利用,拓展蚕桑蚕业的发展空间,增加了蚕农收入,稳定桑园面积,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切实抓好蚕种生产管理,确保蚕农用种。进一步规范蚕种管理工作,按照宏观调控、市场准入、资格认定、证照管理、强化监督、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管理。继续坚持原种统管和普通种出库把关,严防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取得了明显成绩。

  (六)严格蚕种检验检疫,让蚕农用上放心蚕种。继续严格贯彻执行蚕种质量标准,确保蚕种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以省站为核心、市州为网络、冷库为依托的蚕种检验体系和蚕种质量监管体系。实施了由省上统一组织、经费统一安排的片区检验检疫蚕种,全省共检疫301万张原原种,182万张一代杂交种,对检验检疫不合格蚕种派专人到现场清理销毁,保证了广大蚕农用种安全。

  (七)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蚕业协会作用。严格依法管理,维护蚕业生产经营秩序。继续按照《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蚕种生产、经营秩序。

  2010年四川省蚕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突出。二是技术推广滞后,劳动强度大。三是产量效益低,竞争力亟待提高。四是投入不足,发展缺乏后劲。五是良繁体系基础脆弱,质量难以保证。

  三、2011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四川省将围绕全省农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围绕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民增收,在蚕桑基地建设,推进现代蚕业发展,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为此,提出2011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为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千亿增收工程”实施,以科技为支撑,以法规为保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蚕桑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努力把四川省蚕桑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和现代蚕桑产业的示范基地。

  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户营规模由零星向适度规模转变,生产模式由单一蚕业向立体农业转变。技术应用取得三项突破,即良种推广取得突破、省力化技术取得突破、丰富产品结构取得突破。体制机制上实现三个创新,即创新发展投入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桑树资源流转机制。在保障措施上健全三大体系,即良繁体系、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

  (二)目标任务:2011年全省生产蚕种190万张,发种220万张,产茧152万担(7.6万吨),蚕桑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蚕业为全省农民实现人均增收5元。

  (三)主要举措

  1、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带建设。按照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连片规划,集中发展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攀西、川南、川中北三个优势蚕桑产业带,进一步引导全省蚕桑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着力扩大户营桑园规模,大力培植适度规模经营的蚕桑专业户。鼓励和支持地方发展精深加工,发展蚕丝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2、着力建设生态高效蚕桑基地。按照发展高效立体蚕业、实现粮经协调发展的要求,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建成“亩养四张蚕,年产三担茧、年收千斤粮,开发桑资源、收入上万元”的高效蚕桑基地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成为“千亿工程”的重要支撑产业。充分发挥桑树的生态功能,在荒坡荒山,以及江河消没区域、石漠化区域大力栽植“绿化桑”,适时发展养蚕生产。

  3、强化技术集成示范。大力推广优质高效蚕、桑品种。认真做好蚕、桑品种区域化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普及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设施与技术。认真抓好“高标准桑园”、“小蚕专业化繁育”、“统一消毒防病”、“优良蔟具”等关键技术落实。大力发展“桑—经”、“桑—粮”、“桑—禽”、“桑—草—牧”桑园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充分利用的循环蚕业。

  4、构建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配套的服务体系,以蚕业部门为主导,乡镇蚕桑技术员为网路,共育户为基础的蚕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聘请西南大学、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成立四川省蚕桑技术应急服务专家组,通过网络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与防控等应急性技术服务。结合“三大行动”开展技术示范与培训。

  5、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以直属蚕种场为核心的省级桑蚕新品种研发繁育基地,以县级蚕种场为骨干的蚕种繁育基地。在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小蚕和桑树种苗繁育场,形成省直属场、县级蚕种场、基地繁育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省蚕种质检站为中心,片区质检站为基础的蚕种检验检疫体系建设,完善检验设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检验手段,确保蚕种质量安全。

  6、创新体制机制。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涉农项目打捆使用。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赋予合作社更多的服务经营职能,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协调作用,实现桑园的合理流转,引导蚕农扩大经营规模。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蚕桑业  四川茧丝  茧丝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综述评论
进入综述评论>>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