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蚕业年末盘点:蚕茧同比增加12%
生意社12月28日讯 2010年重庆市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区县26个,2010年拥有投产桑77万亩,养蚕农户21万户,发放蚕种52万张、同比增加14.9%,生产蚕茧34万担、同比增加12%,单产33公斤/张,户均养蚕2.4张,户均产茧79公斤,蚕农蚕桑综合收入5.3亿元、同比增加51%。全市有蚕种生产场11个,生产蚕种40万张,同比增加21%。全面实现了增产增收,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增添措施。市委市府把蚕桑列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十百千万”、蚕桑综合开发、蚕桑重大科技专项、蚕桑良繁体系建设等项目。今年,市外经贸委、市财政局出台对两翼区县实施蚕农蚕种补贴普惠政策,蚕农每养一张蚕补贴蚕种款5元,在全市主产蚕区实施“双千担村”建设。重点蚕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将蚕桑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2、实施科技兴蚕,走优质高效生态蚕业发展之路。以“十百千万”优质茧工程、蚕桑科技重大专项为载体,大力开展规模化优质茧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云阳、黔江、合川等重点蚕区着力建设了一批1000亩左右的高产稳产现代蚕桑示范园区和500亩左右的蚕桑特色园区以及万担镇、千担村优质茧基地。7月、9月市蚕桑站分别在云阳和黔江召开了“全市蚕桑生产经验交流会”和“优质高效生态蚕业模式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现场会”,促进全市优质高效生态蚕业的发展。
3、创新蚕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了以蚕桑生产基本户为基础,以公司+农户或蚕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鲜干茧共同经营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生产组织形式,全市现有蚕桑专业合作社120多个,通过组建蚕业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制约我市蚕业发展中农村劳动力不足、桑园流转不畅、技术和信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促进桑园向养蚕大户集中,提高养蚕大户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了解市场信息和鲜、干茧议价能力,为蚕农实现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合川区有专业合作社34个,2010年鲜茧收购均价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元。
4、加大蚕桑综合开发连续2年在全市涪陵、云阳、开县等区县建设了25个蚕桑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加大蚕桑综合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总结蚕桑综合利用开发的经验,确定适合我市蚕桑综合利用的主推模式,组织编制蚕桑综合利用的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全市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的蓬勃开展,力争使蚕桑资源利用收入占蚕农蚕业生产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到40%左右。2010年示范园亩桑收入达5000元。
5、开展蚕桑保险工作连续3年在全市8个区县开展了全覆盖蚕桑保险工作,市级资金补助保费的50%,余下的由区县财政和蚕农承担,其中区县财政补助不低于余下部分的40%。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蚕农信心,促进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2010年投保蚕种84982张,获得赔付40.3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桑蚕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品种更新换代慢,蚕种场设施严重老化,生产效率低。
二是蚕桑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基层技术推广和农村养蚕人员后继无人。
2011年重庆市蚕桑生产将以“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主线,以提高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核心,加强十百千万优质茧工程和优质高效生态蚕业基地建设,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桑保险推广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努力为“两翼”农户增收做出最大的贡献,促进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