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郑棉多单布局正当时
生意社12月30日讯 郑棉自11月底筑底反弹以来,已收复前期跌幅近一半。但是其他基本面较好的商品,比如铜、天然橡胶、玉米、白糖以及油脂类商品等,已反弹至前期高点附近,甚至再创历史新高,相比而言郑棉表现稍弱。时至岁末,投资者更关注郑棉后市将如何演绎。基于市场通胀预期以及棉花自身良好的基本面,笔者认为当下正是多单布局的好时机。
加息影响有限,通胀仍将持续
自今年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和一次加息之后,12月25日,央行再次上调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显示货币政策加速回归常态化,也表明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此次加息缩小了负利率水平,并使中长期存款接近正利率水平。一方面在境内外利差加大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双重作用下,加息措施短期内将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实际通胀在未来半年仍将持续上行,从最近央行公布的2010年4季度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看,已经超过了2007年,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由于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反映了通胀预期会对实际通胀产生传导作用,因此,通胀预期不断增强也表明未来几个月的物价水平总体仍将上升。
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收购成本支撑棉价
中国棉花信息网11月份生产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7787万亩,总产为633万吨,这个数据较上月小幅下调了6万吨,但是仍高于大部分棉企的预估。同时,国内棉花消费明显回暖,预计本年度棉花消费将基本回升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国内棉花产需缺口进一步拉大。由于印度政府对棉花的出口管制,短期国内能否按以往进度进口棉花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国内资源阶段性更趋紧张。今年自籽棉开始收购以来,收购价格不断走高,从最初的4元/斤到最高时候的7.2元/斤,再到近期的5.8—6元/斤,随着棉价上涨,收购成本仍有可能继续上涨。今年国内主流籽棉价格估计在5.5元/斤左右,高企的籽棉收购价格折算成皮棉,成本基本在25000元/吨左右,因此25000元/吨的平均收购成本价将是未来国内棉价的重要支撑位。
另外,12月23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表示“重点挖掘西北内陆棉区生产潜力,力争明年棉花种植面积恢复到8000万亩”。政府力促棉花扩种,因此在棉花春种时期或放松对棉价的调控,重心转向刺激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年后下游纱厂将有补库需求
近期棉花现货市场成交极为清淡,现货商观望气氛浓厚。自12月份以来,随棉花价格高位回落,棉纺厂年底现金流逐渐紧张,织布厂对棉纱的需求全面下滑,目前棉纺织厂的棉纱库存呈阶段性上升,低支纱、低档纱和大路产品的销售压力较大,部分中小棉纺厂的纱线库存达到15天甚至20天以上。考虑到由于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仍不明朗,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预计有较大增加,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欧洲经济危机再次蔓延等利空影响,用棉企业春节前采购非常谨慎,“随用随买”和“随时停机”成为市场的普遍操作方式。目前,纺织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主要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而对新的棉花采购呈谨慎态度。年后纱厂不必因资金回笼或年末结算而受困于资金短缺,并且也将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届时有可能在棉价相对低位时有较大的补库需求。
棉市将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11月份行业出口数据一反近期增速放缓的趋势,意外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90.2亿美元,同比增长36.2%;环比增加12.2亿美元,增幅6.8%。11月份行业出口数据向好,一方面是由于成本上涨推升出口价格。随着9月份以来棉花、涤纶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一些有议价能力的企业在交货时抬高成交价格,同时企业逐渐改接短单、小单,并提升其出口订单的价格,加上企业工资上调、贸易摩擦增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诸多其他原因,纺织品出口价格持续上升,直接造成纺织品出口总额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欧美消费需求短期未变。尽管美国于11月3日通过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意味着经济复苏之路任重道远,但近期公布的几项数据显示其消费形势较为乐观,美国个人收入增幅创下年内新高,个人支出也出现增长,11月零售商同店销售额增长6%,高于此前3.6%的预期增幅。总的来说,纺织行业在金融危机后迅猛发展,出口势头强劲,纺织品产量和出口均稳步增长,对棉价走强也形成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虽然央行加息显示货币政策加速回归常态化,也表明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但是未来一段时间通货膨胀或仍将持续。短期内国内棉市因新疆棉、外棉到港量的增加而受到压制,但其良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年后纺企解除资金压力后或有较大规模的补库需求,届时或将带动现货市场重返活跃,从而抬高棉价运行重心。总的来说,随着新年假期的临近,棉花现货市场及下游市场需求不旺,郑棉持仓量一直没能有效放大,市场谨慎心态可见一斑,技术形态上也略显疲态,中长线多头趁回调时机可分批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