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皮出口领跑衡水县域经济
创建有效
没有创建经验,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一切从零开始。
在该局党组的带领下,衡水检验检疫人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苦历程,仅检政共同创建“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就十易其稿。
经充分酝酿、论证和筹备,2010年4月20日,衡水检验检疫局与枣强县政府签署了共同创建“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合作备忘录。这是河北省第一个“出口特色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
为做精、做强示范区,该局制定了《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手册》、《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验收规程》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办法,联合地方政府成立了裘皮工业品示范区协检机构。为规范管理协检机构和方便企业报检,拟制了《协检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协检机构工作规范(试行)》、《协检机构工作执行程序》、《示范区出口裘皮服装报检、检验、出证程序》等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控制记录。
规范管理出效益。示范区创建短短几个月,就产生了令枣强县政府和企业震惊和赞叹的“奇效”———仅2010年前三个季度,出口裘皮服装1496批、货值1.19亿美元,而2009年前8个月裘皮服装出口为零。
在创建枣强示范区的进程中,衡水检验检疫局积极培育新的裘皮服装出口“增长点”,经调研、论证和上下协调,2010年上半年,将示范区的管理模式延伸到故城县裘皮生产企业,对其实行“准示范区式管理”。2010年前三个季度,故城县共出口裘皮服装1086批、货值1.47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542倍和1088倍。2010年9月25日,衡水检验检疫局与故城县政府正式签署了共同创建“出口裘皮工业品标准化示范区”合作备忘录。
服务有道
示范区取得的骄人成绩,体现的是衡水检验检疫人秉持的“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理念,是衡水检验检疫局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精神。
转变思路,简化程序。采取由政府担保、检政共同审定企业入区资格,对进入示范区内的企业与注册企业等同对待的方式,使枣强、故城两县近400家企业迅速获得了出口资格,为企业的出口扫清路障。
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根据示范区内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条件,将企业分为三个层次,“量身定做”培训内容。此举深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很解渴!”
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在产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进口国对产品的要求以及企业诚信风险度,实施以出口目的国和企业诚信度双风险评价为依据的产品检验检测管理模式。此举不仅提升了企业诚信意识,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加快了产品的出口速度,提升了衡水裘皮服装在国外市场的优势地位,而且促进了示范区内企业的良性发展。
抓好协检,确保安全。一方面,分设巡回监管组、现场检验组两个互不隶属的协检工作小组,各司其职,闭合产品检验监管链条;另一方面,针对衡水检验检疫局本部与示范区距离较远的情况,建立了方便示范区内货物协检工作的申请、出证体系,既保证协检机构按照“单单一致、单货一致、单证一致”的要求审核单据、检验货物、出具记录,又确保了协检单据与报检单据的追溯衔接,闭合检验检疫单证质量安全链条。“两个闭合链条”实现了协检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双安全”,示范区出口货物至今未发生国外预警、退货事件。
便捷、高效的服务,使出口裘皮服装成为衡水外贸经济的佼佼者和领跑者———2010年,枣强、故城两个工业品示范区共出口裘皮服装4.68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66.23%。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示范区产生了巨大的“磁吸效应”,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枣强县一般纳税人出口企业由2010年初的120家骤增至现在的215家,故城县重点扶持的营东裘皮新区一般纳税人企业由过去的42家增至120家,另有123家签订了入驻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