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疯涨横扫虎年 盘整高位缓回兔年
生意社1月18日讯 从去年以来,准确地说是从前年下半年起,生丝价格马不停蹄一路上涨,直至年底42万元/吨。相比去年的16万元多/吨,一年半时间已翻了一倍半还有余。应验了一句老话;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把历史最高价格记录远远抛在后面。在每一波的猜测与遥望之间,新的更高价位就到了眼前。这样长时间的猛涨,不仅超出了一般人的估计,也超出了业内资深人士的多次予计。其涨幅之高、涨价之猛、涨势之长几乎出于所有人意料之外。站在虎、兔两年相交之际,已可以看出这波涨潮的不同寻常的端倪,也有助于对兔年茧丝价基本走势的测评判断。
茧丝也是农产品,对于去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归结为四大原因:客观环境导致的农产品供给变化;农产品收购加工主体增多对需求增加;货币宽松;人为炒作。但是,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性上涨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炒作只是在价格上涨之火的基础上扇风而已。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农产品平稳涨价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符合农民对冲务农成本的增加,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0年来,去年到今年,蚕茧的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在客观上使农民受益,特别是在蚕茧收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西,蚕农直接从一路走高的售茧价格中受益,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如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经常处于盈亏边缘,或者收益甚微,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繁荣的冲击下,试想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些工作吗?
成本上升从源头上就注定蚕茧价格不会低,蚕种、桑苗、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直接拉高干茧、生丝价格。同时伴随着土地租金提高、特别是劳动力缺失导致人工成本提高,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时代不同了,人力贵了,许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吃苦了,就剩下这里老弱了。别说在城里找到多好的工作,就是做建筑工也比帮人养蚕挣钱多,而且风险也没那么大。农村劳动力在面对包括种桑养蚕工作在内的多数农活时,估计更多的只会选择走出去。专家认为,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是一些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的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因而大多农产品价格涨价的深层次、趋势性原因,是务农成本的刚性增长。
货币的过度宽松包括国际货币的所谓输入性通货膨胀,以及国内前年几万亿元的投入,使钱币充斥于流通。货币大大多于产品,币值就低于价值。因为价格乘上产出数量等于货币总量,而后者大幅增加,必然价格要大涨,才能平衡。
具体到蚕茧丝,供求变化也是涨价的主因之一。从2006年蚕茧丝大跌后,蚕桑锐减,带来前年、去年供不应求已成共识。经过夏秋季的看养蚕种的数量和收益的大幅增加,刺激今年的蚕桑生产,一定的增量,将会使需求走向平衡,一种较紧的平衡。
供求能够逐步平衡,但货币充斥一时半载却难以改变。因此兔年的茧丝走向会维持在高价位盘整,尤其在5月春茧上来以前。这个高价位就是37到40万元的区间。这个高价位是损害产业链后道为代价的,使成品销售难以消化。虽然前道厂商大赚了一把,国内丝绸销售、消费形势却并不佳。尤其三季度以来,据杭州丝绸城和绸都盛泽丝绸一条街情况看,多数品种价格上升过快、过高而出现了销售困难。过去旺季销量较大,现在显得生意清淡,一些丝绸商店门可罗雀。绸都盛泽丝绸厂减机减产达到25%,有的厂已经停产歇业。领带之都嵊州减产面也差不多。国外市场,出口总金额虽有所增长,实际出口的总丝量减少了。茧丝原料价格上涨过快、过高,给未有实质性恢复的国际丝绸市场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客观上抑制了市场消费需求。累及明年我国丝、绸的出口。这些都反映了消费者对目前的价格水平难以接受,价格终端传导困难。
总体上讲,相对合理的茧丝价格才有利于产业链各个环节健康发展。合理的茧丝价格,应就是价值所在,能够推动终端产品的国内外消费需求。由于发展水平,成本,物价水平和比较效益等因素,需要动态的和发展地进行看待价值。1:7:1.8的茧、米、棉价之比价,是历史长期形成的规律,自有其生命力。今年资源性产品、农产品无一不涨。棉花价升近一倍,米价升3成。按照历史上三者比价,每担鲜茧价应落在1400至1700元之间,相应的白厂丝价为每吨34至36万元左右。
应此,可以判测认为,今年上半年茧丝价还会在高价位盘整。六月初春茧上市后,丝价会缓慢地回落到其价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