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纺机CIO刘先明:五年重构集团IT语系
适用即最优
2010年11月,刘先明去德国考察了20多天,参观了大众、宝马等一流企业的信息化运用。在很多同行都唯西方马首是瞻的时候,相比之下,刘先明显得非常“老土”。他说西方的理念和中国不同,国外的软件好,但未必能适合中国现阶段的需求,未必能和中国企业的流程完全结合起来。
不同的国情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同,国外的工业发展过程漫长,工业发展相对成熟,相应的规则也已经制定,国外的企业一般是按部就班往前走。而中国企业是一路跳跃过来的。我们就像个小孩,刚会爬的时候就得学习走,刚会走就要学着跑。中国企业的灵活性比较大,市场要求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我们发展得太快,宏观上会带来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方面的反映就是信息化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和市场多变的要求,中国企业在理念和传统习惯上也会有很多地方跟不上企业信息化。
刘先明说,纺机制造作为离散型机械制造行业,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最难做。因为产品类型多,产品结构复杂,少则由几千个零件多则几万个零件组成,生产工艺流程长,信息化工具的设计也需要详细多样。刘先明说,我们还是要定制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工具。
什么样的信息化算是好的信息化?刘先明坚信:“适用、有效的信息化,就是好的信息化。”
刘先明以及总部的一些相关人员对下属各个企业进行调研,提出了经纬CIMS总体方案,内容包括工程设计自动化和ERP两大部分。他们与清华大学CIMS工程实验中心合作,对经纬纺机下属各个企业的网络改造与硬件配备全面铺开。调研后,刘先明有了做SOA集成框架(经纬纺机“十二五”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想法,但当时技术还不成熟,而且需要很大投入,便暂时搁浅下来,把重点工作放在深化企业现有信息化的运用上。
经纬纺机对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企业生产组织更加合理、均衡,生产周期平均缩短近一半,有效降低企业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了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由于信息化的支持,经纬纺机青岛分公司几年间的工人数量从1500人减少到1200人以下,产值却由原来的几亿元提升到十几亿元,例如各企业生产环节中记账计划、调度员大大减少,有的可减少八成的用工。生产资金占用比实施ERP前降低一半,物资储备周期由原来的52天降低为现在的26天,缩减了一半,资金的利用率提高50%,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1/3。
刘先明告诉记者,信息化还带来了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的缩短。企业原来靠手工画图,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设计上有问题就装不上。现在通过电脑画图,每个零件先在电脑上通过模拟装配,只要有问题,就在生产前继续改造,生产周期大为缩短。原来了解市场需求后,需要几个月才能做出产品,产品生产出来后,市场容量可能已经没有那么大,或产品类型已经被淘汰。现在通过CIM从合同录入、生产计划、采购清单、调库里已有的配件到调外部配套,有的产品7天就可交货。
毕其功于一役
“十一五”期间,刘先明就在思考,信息化做到这个程度之后,如何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集团管控,如何把各个企业的数据管理通过信息化统一起来。
对于“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刘先明不太满意:“客观地说,我们做得不好,各分、子公司用的软件不一致,底层的数据结构也不一致,每家企业的信息化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做的。各个企业仍然限于本企业层面的小范围集成,还没有达到分布式企业的大集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变形产品,客户的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多,各种选用要求、定制要求使得产品配置越来越复杂。毛坯加工、零件加工、装配作业等内部各工序之间,要精确计算计划衔接关系非常困难。经纬纺机也在近几年完成了实质性的业务结构调整,2010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过70亿元,公司管理模式在往集约经营深化,因此确定新的信息化规划已是箭在弦上。
刘先明一直在准备一场颠覆性的战役,他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经此一役解决所有子公司的系统集成问题,让它们整齐划一,与总部保持一致。这场战役需要重构原有的所有系统,需要重新设计原有的底层架构。“我知道这很难,再难也要做!”他把经纬纺机今年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为“十二五”起好步上。今年确定调整的方案,然后用两到三年时间对企业完成升级。
刘先明知道,没有两到三年,这个计划根本完不成。因为这无异于对整个公司,包括30多家分、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一场革命。首先,整个基础架构都要变。其次,因为基础架构的变化,企业的整个流程需要再造,刘先明要把各个分、子公司好的管理理念和流程集中到好的管理软件版本上,这同样是一个大工程。此外,身兼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工作的刘先明也明白,这个规划需要面对的不只是齿轮螺丝,也不只是视频会议、软件更新,他还要面对人。大多分、子公司都有些年头了,他们的管理理念、信息化手段都已经渗入企业的每一根血管,要说服他们改变原有习惯,谈何容易。
刘先明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要能满足中国恒天管理的需要,也要满足经纬纺机集约经营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各个企业管理升级、流程再造的需要。
再有一年,刘先明就满50岁了,谈到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时,不善言辞的刘先明思虑良久,说:“希望还是能规律一些吧。我们的企业比较特殊,份内份外,帮前帮后,自己左右不了自己的时间。我希望管理能够更加有序、规范地进行。”
刘先明说,我国很多企业对信息化重视程度还不够,真正设CIO岗位的企业也非常少,“大部分企业的CIO是兼职,专职的不到10%。”尽管如此,刘先明仍说,“但我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大趋势还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