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经编舞动产业升级旋律
生意社2月16日讯 5年,1825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编产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服务是第一优势”的宗旨,大力实施“经编立园、科技兴园、人才强园”三大战略,以2006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为契机,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升园区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推动着经编产业的飞速发展。5年的激情创造,开拓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5年的励精图治,谱写了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篇章;5年的大胆探索,铸就了纺织产业集群地的新辉煌,更为园区下一个五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宛如一部激越雄浑、高潮迭起的交响史诗,“十一五”的华彩乐章余音未了,“十二五”的优美旋律已悄然可闻。
前奏:东风渐起经编花开
“东风渐渐起,大潮滚滚而来,潮乡兴起经编园,经编花开真多彩……”随着这首《经编之歌》在潮乡大地渐渐唱响,海宁人见证了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十一五”征程中绘出的辉煌画卷。
5年来,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创下三个领先: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先进高速经编机拥有量全国领先;灯箱广告布、土工布全国市场占有率领先……
如今,经编运动服面料穿在了美国NBA队员身上;经编多轴向玻璃纤维织物成为了全球大型风力发电机生产商的主供应商;第26届奥运会会旗采用了园区开发生产的高档经编布;经编膜结构在上海世博会中亮相……即便在危机肆虐的金融风暴中,海宁经编依然光彩夺目。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海宁经编产业发展的崭新命题,经编产业在一张纵横交织、巨大精深的产业网络上,演绎出日益精进的增长乘法。
旋律一:十年里程跨越发展
2010年5月,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迎来了十周岁生日,经编总部大厦也正式落成,“2010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十大活动,这些都成为海宁经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作为国内大型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检测、信息和研发基地,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以“双增长”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2010年业绩再次飘红。据了解,2010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约238亿元,利税13.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35.6%;销售176亿元,同比增长39.7%;利税约8.57亿元,同比增长19.3%;利润约5.5亿元,同比增长16.2%;税金3.09亿元,同比增长25.1%;技改投入11.85亿元,同比增长24.9%。
“十一五”无疑是海宁经编发展的黄金5年。在这5年里,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从3.2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近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从180家增加到目前的403家,增速超过100%,经编产量逐年上升,始终保持着在全国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中的领先地位。除了产业规模的扩张,产业的质量也在大幅提升。2005~2009年,园区企业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5.14%和16.86%,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持续保持两位数的提升。园区主要产品在行业和市场中的地位持续增强。
经编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园区和企业多年来在技术改造、工艺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仅技改投入就从2005年的7.0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15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8.5%,技术装备结构和水平也得到了优化和提高。
园区先后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研发合作伙伴关系,结成产学研联盟。此外,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连续5年成功举办“海宁·中国经编设计大赛”,今年此项赛事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更全面地构筑了海宁“世界经编之都”的目标。
旋律二:像扶持高新技术一样扶持经编
经编产业群雄逐鹿,马桥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园区像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一样扶持经编产业,在产业扶持政策中重点完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助推经编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企业向衍生品产业“深度掘金”……
曾几何时,经编产业还以人力规模、机器革命来“吃饭”。但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种老旧的发展模式,不断受到冲击。今年全国新增约5000台经编机,只有1/10左右被海宁企业买走。江苏常熟、福建长乐、省内长兴等地的经编产业正迅速扩张,产值成倍增长。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比量不比质,只会造成恶性竞争,也赚不到钱。”经编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虞铭虹介绍。这只是海宁经编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冰山一角。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环境渐趋好转,出口也恢复了增长,但人民币升值、出口成本及风险的增加等因素给纺织产业提出挑战,转型升级已成纺织企业必然选择,海宁经编也交出完美答卷。
面对土地资源有限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园区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2010年5月,总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由总部大厦和中国经编总部商城两部分组成的总部经济项目全面投入使用。“一方面突出发展总部经济,通过总部繁荣,带动园区提升。”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表示,“目前总部大厦和总部商城入驻企业近20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9亿元,利税6000万元;另一方面,园区积极向外拓展,通过多方深入考察,初步选定安徽郎溪作为拓展区域,并通过‘政府搭台、大企业牵头、小企业抱团’的形式,从长远角度筹划产业发展,达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为适应园区经济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先后建立了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并将这些平台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引导园区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沈顺年对记者说,创新服务平台地不断完善和优化,不仅更好地服务了园区企业,也进一步繁荣了生产性服务业。
海宁经编产业不断通过转型升级扩大产品应用领域,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产品产值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70∶20∶10,调整到目前的28∶17∶55。目前,园区产品已从常见的产业用布向游艇外壳、风力发电机叶片、军需产品等高新领域迈进。
旋律三: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将带给海宁经编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的机遇。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内需扩大、消费升级,将使海宁经编具备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也将进一步拓宽经编产品应用领域,这些都将为海宁经编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炉,未来5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铺开,建设“世界经编、科技经编、时尚经编”园区的号角已经吹响。打造园区“创新、市场、人才”三大支柱,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园区建设成集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时尚创意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四大基地为一体的国际国内重要经编产业基地,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又一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经编园区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00亿元,工业总产值350亿元;产品附加值和高端产品比重显著提高;提升品牌贡献率,形成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效应;创新能力也显著提高。到2015年,研发投入4.0%以上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5%,研发投入强度2.5%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20%,建成3~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然而,十二五期间,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高、环境保护等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将更为突出。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经编产业的又一个跨越发展?沈顺年提出了“园内提升、园外拓展”的发展思路。
去年11月8日,安徽省郎溪县举行了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项目投资签约仪式,标志着具有“中国经编之都”之称的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正式与郎溪“联姻”,这也是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外拓展的重要一步。未来,海宁经编还将继续发扬勇立潮头、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大力培育和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实现园区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高效互动、共同发展,以切实推动园区转变发展方式,再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实现经编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持续成长。“过去十年,我们打造了一个经编的世界,未来十年,我们将继续为打造世界的经编而努力。”沈顺年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或许,这就是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决策者们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