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茧丝产业综述:整体运行趋势良好
生意社2月18日讯 相关媒体2010年2月对广西、江苏、四川、浙江、广东、云南、山东、安徽、陕两、重庆、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和湖南等15个省(市、自治区)全年蚕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现将2010年全国蚕业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0年产销情况
1.蚕桑生产全年发种量约为1596.2万张,同比增产11.72%;生产蚕茧约65.5万吨,同比增产14.36%,桑园面积为1188万亩。
2.蚕种生产全年生产一代杂交蚕种1453万张,比去年增产84.6万张,同比增长6.18%。
3.蚕茧收购全年收购桑蚕茧约54.8万吨.同比增长16.75%。春期统茧均价基本在每50公斤1050~1800元之问.夏秋期基本在每50公斤1142~1900元之间,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生产情况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基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物价大幅上涨。蚕桑产业持续了三年的下降态势出现转折,各项指标较上年均有明显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创历史新高,极大地鼓舞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回暖。
1.蚕茧产量显著增加
今年各地的蚕茧产量除河南省降幅明显(-23.31%),山东省和浙江省略有下降(降幅分别为-7.95%和-2.23%)外,其余各省(市、区)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产。其中湖南、山西和广东三省的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63.25%、58.27%、48.37%。剩余各省(市、自治区)的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广西(23.94%)、云南(14.29%)、安徽(8.70%)、江苏(8.06%)、江西(7.69%)、湖北(5.44%)、四川(4.41%)、陕西(2.33%)、重庆(0.58%)。
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阴霾基本散退.我同经济运行表现了逐渐回暖的态势。加上秋期蚕茧收购价格的小幅上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趋势的确定性,这对于蚕桑产业来说是一个明确的形势开始好转的信号。蚕农生产的积极性逐渐恢复,2010年春期全国的发种量比上年同期增加7.81%。随着春茧收购工作的逐步开展,各地蚕茧收购价格一路上涨,纷纷打破历史记录,蚕桑生产效益进一步展现。茧价的狂升进一步促进了蚕桑生产,2010年夏秋期全国发种量进一步增加,增幅达到14.43%。另一方面,虽然今年全国蚕桑生产气候条件并不是十分有利,上半年西南地区出现多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低温阴雨,以及秋季长江流域和北方蚕区持续高温多湿,但是各地通过积极采取抗灾措施,指导蚕农调整养蚕时间和及时防治蚕病,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蚕茧产量没有因为恶劣气候因素产生较大波动。
2.蚕茧价格大幅上涨
延续了2009年秋季各地蚕茧价格明显上涨的趋势,2010年蚕茧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涨幅继续扩大。15个省(市、自治区)中,按照春季统茧均价排序,前三名的省份分别为:山东(1800元/50公斤)、江苏(1795/50公斤)、山西(1700元/50公斤);夏秋期统茧均价排序,前三名的省份分别为:山东(1900元/50公斤)、江苏(1853元/50公斤)、河南(1700/50公斤)。
蚕茧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丝绸出口的影响逐渐消退。连续三年的丝绸出口市场的低迷,使得作为原材料的蚕茧收购价格偏低,各地尤其是南方省份蚕农弃桑改种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蚕茧产能。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自2009年丝绸出口状况呈现好转迹象,缫丝环节的蚕茧供需失衡问题开始突显,蚕茧产销供不应求的局面直接导致蚕茧价格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形势呈现上升状态,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数月居高不下,物价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飞快。在涨价的大背景下,在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的前提下,蚕茧价格的上涨实属必然。
3.发种量、蚕种产量稳步回升
受经济形势好转、茧价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发种量和一代杂交种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全国发种量除河南减幅较为明显之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均保持稳定或大幅增加,增发20%以上的省份有:山西(57.95%)、湖南(50%)、广东(47.47%)和广西(22.87%)。其中广西和广东两省发种量的大幅增加.直接影响了全国发种量11.72%的增幅。全国一代杂交种的产量也有6.18%小幅上涨,除浙江降幅超过15%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保持稳定或显著上涨,其中增幅超过15%的省份有:广西(28.95%)、湖南(20.83%)和云南(19.86%)。
蚕种生产企业经受了连续两年大幅亏损的巨大考验,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受创严重。相比于蚕农,金融危机对蚕种企业造成的伤害要深远得多。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蚕桑产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产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形势开始好转,蚕种需求量迅速增加,而蚕种企业生产水平的恢复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加速度。在这种明显速度差的存在前提下,2010年全国蚕种产量依然达到了6.18%的上涨幅度,这是各地蚕种企业克服自身困难.努力保证产量的结果,也为蚕茧产量的显著增加奠定了基础。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体来看,2010年不论是全国经济形势还是蚕桑产业都呈现了令人激动的快速增长趋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会是一个很明显的转折点,但是过快的增长速度下面潜伏的是各种不确定因素,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种桑养蚕盲目性过大
作为蚕桑产业的主体,蚕农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时表现出的盲目性对于整个产业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威胁。过去两年,由于蚕茧价格暴跌,各地蚕农不断减少养蚕数量,毁桑弃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蚕茧产销之间的平衡关系。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蚕茧价格一路走高,很多地方尤其是西部蚕区盲目扩大规模,使蚕茧总产量波动频繁,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2.西部蚕区生产规模不稳定
近两年东部蚕区的蚕桑生产退化严重,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这种“西增东降”的局面使得全国桑园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西部蚕区的大规模扩展存在不稳定性,主要原因是蚕茧品质和单产量偏低,导致生产经济效益不理想,蚕农生产积极性不高。有必要将蚕桑生产的重点放在改善桑园、蚕室和蚕种场生产条件等基础设施上,加强蚕桑生产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桑蚕优良新品种和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蔟上族等先进技术,通过提高蚕茧品质来稳定西部蚕区的生产规模,促进我国蚕桑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