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纺织经济运行环境探悉
生意社2月22日讯 2月18日央行宣布决定,从2月24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8次上调。本次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再创新高达到19.5%,中小金融机构为16%。专家认为,通胀和流动性仍是本次上调的原因,此外也包含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从刚刚公布的2011年1月宏观经济数据不难看出,经权重调整后的CPI同比上涨4.9%,被市场广泛解读为“低于预期”,但仍显示了通货膨胀压力并未缓解;同期而至的PPI数据同比上涨6.6%,更预示着若考虑传导时滞因素,未来CPI继续上行的压力或将更大。无论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还是纺织行业运行环境而言,“十二五”开局形势都同样令人忐忑。
刚刚结束的“十一五”规划期间,恰逢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并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渗透至全球各个经济体,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未能独善其身。我国纺织行业凭借着产业配套能力强、集群化发展效应显著、产品出口竞争力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明显等综合优势,极好地克服了危机带来的国际市场萎缩等负面影响,在“十一五”末(即2010年)收获了较“十五末”(即2005年)投资增长1.51倍、出口增长75.72%、产值增长1.31倍、行业利润率提高1.91个百分点等多层面的增长和升级成果。
然而在享受“十一五”增长成果的同时,“十二五”开局年的复杂态势已摆在眼前: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复苏进程仍将曲折。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格局调整力度也在增大,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这些无疑都释放出复杂且趋紧的出口信号。
长期快速增长的内需市场也面临着城市发展弊病的挑战,甚至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预警临界,为内需增长敲响一记警钟。我国内销市场在金融危机中焕发的新生,能否持续成为支撑行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0年一直困扰行业的原料高涨问题仍将是2011年需要关注和应对的焦点,价格高位难回已成共识,企业还须提前备案预警。
与此同时,政策调整的风险更要提前应对。2011年伊始央行继续加大货币调控,延续2010年四季度的收紧政策,于1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9日起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直至2月24日即将到来的又一次上调,频率之快足见政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控制流动性和通胀压力的决心,这也给纺织企业带来了财务成本压力增大、资金环境趋紧的负面信号。加息也将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竞争力因此受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