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紫阳县农业农村经济走进“春天里”
生意社2月24日讯 “2011年是“十二五”起首年,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水利工作年,是农业工作者的春天。”在日前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上紫阳县副县刘济兵这样说道。近几年来,该县积极推进创新试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使“十一五”期间成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黄金期,成为农民得实惠最多、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的五年。
回眸“十一五”,是紫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工作硕果盈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达到4031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5元,比上年增长23.4%,是“十五”末的2.3倍;紫阳茶叶在西部地区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名列第一,2010年实现茶叶综合收入5.6亿元,是“十五”末的5.2倍;蚕种发种任务完成比例位居全市第一,蚕茧总量达到2115吨,实现产值6645万元;林权制度改革、畜牧工作等受省、市委政府的表彰……
荣誉接踵而至,发展势头日趋强劲。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0万吨以上,坚持一村一品和强村大户战略,生猪规范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双安富硒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蚕桑、烤烟、林果等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逐步转型,设施蔬菜、魔芋、厚朴等新兴产业在加快发展中成效初显,“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农业布局正在形成。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5.8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以公路沿线、城镇周边为重点,累计流转土地12万亩,形成了一批设施农业、绿色产业、畜牧大户和龙头企业,彰显了农村改革旺盛的活力。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士纷纷回乡创业,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优质劳动力带回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股份制企业等新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大活力。
而“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水利工作年,又把农民增收、生态保障、环境改善、水利建设、现代农业、城乡统筹这五大方面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工作来重点安排,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来实现,就更加稳定了农业经济在全县总体发展历程中重要地位,使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真正走进“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