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买手眼里的纽约时装周
生意社3月4日讯 比起挤进热门秀场来,前往展厅参加订货会才是Diana Tu的日程重点。与此同时,微博就成为了市场调研的好帮手。不过她也坦言,本次纽约时装周,她下的订单并不多。
作为买手,我每次去时装周的程序是先看秀,择日再去品牌展厅的订购会下单。去展厅才意味着真正的工作,所以我现在比较少看秀,避免一样的东西看两遍。当然,在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总是特别好,摆放在展厅里的毕竟只是每件商品的陈列,而发布会则是设计师对新一季理念完全概念化的呈现。
这次我在纽约时装周看了Richard Chai Love、Rag & Bone、Jen Kao、Cushnie et Ochs、Jenni Kayne、RAD by Rad Hourani、Preen、Wayne、Boy by Band of Outsiders等品牌的发布会。Rag&Bone时髦美国风的棒球外套、Jen Kao大胆的用色都让我眼前一亮,但我最喜欢的系列当属Preen。该品牌过去以制作紧身、突出身体曲线的连衣裙为主,但最近几季开拓了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裙子的长度不再像以前那样触目惊心的短,而是下放到了膝盖左右的位置,此外我也很欣赏这个系列的颜色搭配。
大体上,2011年秋冬纽约时装周大吹美国风,常春藤校园和西部民俗风常常交替出现。外套和大衣均有抢眼的表现,五彩斑斓的色彩也从春夏季延续下来,出现在毛毡连衣裙上。另外,根据我的观察,本季有不少设计师钟情于开叉的裙摆,Preen、Jenni Kayne的秀上均有体现。
往来于林肯中心和Milk Studios的秀场,时尚博主群体的崛起的确给了我不小的冲击,第一排的座位如今已有不少被他们占据。时装周期间我也当了一回博主,为《外滩画报》时尚版的微博发了一些现场报道。但是我自己其实不喜欢一边看秀一边写微博,甚至于连拍照也不喜欢。我觉得那样的话我就无法专注于秀本身了。
对时装爱好者而言,微博绝对是件好东西,但站在我们零售商的角度来看,大量转载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现在,一件新款从发布的那一刻起就被微博不停转载,到了第二天各大媒体的报道出炉时,又要被转载第二遍;等到一部分明星先于所有人穿上它们走红地毯时,这些衣服已经不知道在杂志中出现过多少次了。与此同时,服装生产到运输的流程却一点也没被缩短,还是维持在半年左右,因此最后销售的压力都落在我们零售商的身上。
展厅的气氛和时装秀完全不同,全无媒体在场。在抛弃了T台的形式感后,你所看到的是新装最真实的一面。这里除了秀上展示过的款式外,还有不少迎合销售的款式。以Jen Kao为例,展出的服装都比较夸张,编织裙和拼接外套虽然我个人都很喜欢,但是我也不由担心起产品的价格来,何况我的顾客会不会接受那些设计也是个问题。不过,在她的展厅里我发现了很多不错的折中的设计,例如一条已经被我订下的长裙。
Boy by Band of Outsiders本季有很多长兔毛的外套也深得我心。微博的好处在这时就显露出来:我发的每张照片就好像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调研,哪些衣服获得的评论最多、被转发的次数最多,全都一目了然。
这次我和珠宝设计师Eddie Borgo聊了很多,他对中国市场特别感兴趣,甚至已经对微博和人人网作了研究,并让我给他一些建议。虽说纽约时尚圈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你还是可以感觉到,日本的媒体和零售商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尊重。我去看的那些秀基本算是新锐设计师,但他们在日本已经很有市场了,相比之下,中国这一领域的市场还没发展起来。所以我觉得中国时尚从业人士还是应该再努力一下,不能太快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