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幸福指数到底有多高?
生意社3月9日讯 年年开两会,年年新话题。棉花、化纤等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自主品牌建设、“用工荒”等问题,成为参加今年两会纺织服装界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同时他们也更关注纺织行业的幸福指数到底有多高?
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包含许多内容。它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满意度的标尺。从片面追求高GDP增长模式,到重视民生的改善,“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意。纺织行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担负着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任。过去的一年,纺织行业经历各种风雨,整体情况好于预期,企业利润、工业增加值、出口、投资等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但行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国内纺织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和各地普遍出现的“用工荒”,低棉价成为过去,“招工难”成为常态。纺织行业的幸福指数还能不能长久保持?未来5年纺织行业的不确定因素会不会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代表、委员要关注,行业也要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赴上海调研后,围绕棉花等纺织上游原料涨价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总经理朱建华就发扬光大中国民族品牌,将中国传统纺织服装品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奔走呼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对纺织行业“招工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达了中国纺织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某些领域已经让国际同行感到了危机的自豪。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面对后危机时代,纺织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进入克难攻坚时期,提高纺织行业幸福指数任务异常艰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最近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伟大目标,我们还有宝贵的10年时间。纺织工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在全球经济中的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发挥重大历史作用。
站在新的十年起点上,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增加纺织行业的幸福指数,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