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茧丝绸业“十二五”规划出台
生意社3月9日讯 近日出台的陕西省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末全省桑园面积将达150万亩,年产优质蚕茧4万吨,白厂丝产量达5000吨,努力把陕西省建成国家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
规划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巩固提高陕南、积极开发陕北、适度发展关中的基本思路,以现有基地县为基础,以“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为主线,以改善蚕桑生产条件、提升工业水平、拓展消费市场为主要内容,以平台搭建、政策引导为手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
茧丝绸产业作为陕西省区域性的特色产业,在陕南秦巴山区、关中浅山丘陵及陕北黄土高原部分县区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主导产业。“十一五”以来,陕西省茧丝绸行业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认真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规模不断拓展,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桑园面积120万亩,从事养蚕业的农户30万户,桑蚕鲜茧产量1.76万吨,蚕桑产业为农民实现收入8.5亿元,比2005年增加1倍以上。全省缫丝企业总生产能力为43196绪,其中自动缫42956绪,占总生产能力的99.4%,比“十五”末提高32个百分点;生丝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达到235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白厂丝等级均达到4A级以上。
据了解,陕西省“十二五”期间按照自然资源条件和蚕桑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把安康市列为蚕桑产业发展优势区域,汉中市、商洛市及宝鸡市部分县(区)为发展重点区域,榆林市、延安市为适度发展区域。要培育年产茧3000吨以上基地县5个、2000吨以上基地县10个,形成适度规模、较为稳定的蚕茧基地。桑园面积将发展到150万亩,其中采桑养蚕投产桑园稳定在80万~100万亩,年发种100万张,年产优质蚕茧4万吨,蚕农综合收入比2010年增加8亿元以上,达到16亿元,养蚕户户均收入达到6000元,比2010年翻一番。
“十二五”期间,陕西将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茧丝绸行业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开展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实现产业链的多环节增值,提升茧丝绸产品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创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茧丝绸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企业及蚕农抵御自然风险、产业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白厂丝产量达到5000吨,比2010年翻一番。陕西还将逐步探索、推动桑蚕茧丝资源的“综合利用”向“高效利用”方面转变,推动全省茧丝绸产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培育5个茧丝绸产品自有品牌,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丝绸品牌产品专卖店20个,形成陕西自有品牌的丝绸产品营销网络。
据悉,根据近年来东桑西移工程实施情况,陕西省从2011年起还将省财政预算每年列支1000万元的陕西省“东桑西移”专项资金,调整转为“陕西省茧丝绸行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加大对陕西茧丝绸后续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巩固和提高茧丝绸行业基础,促进茧丝绸产业升级。同时要研究建立省级财政对桑蚕杂交种、原种的良种补贴制度,调动蚕农生产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综合运用退耕还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以工代赈等扶持政策,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茧丝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