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集团CEO周海江:“新苏商”概念创始人
生意社3月14日讯 周海江,男,1966年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红豆集团总裁,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获得的荣誉称号:“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服装行业功勋奖章”、2010中华儿女年度人物“青年才俊奖”。
提到红豆集团,人们就会想到周海江;想到周海江,人们也必然不会忘记红豆集团。因为,周海江已经把他28年的青春奉献给了红豆集团,可以说红豆集团是周海江毕生的杰作,没有周海江,就不会有红豆集团。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领导者的综合魅力就越大,企业存活就会越长久。周海江凭借怎样的个人魅力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一个万名员组成的商业王国的呢?让我们揭开这位优秀商界领袖的面纱,剖析他成功的秘密,领悟他人生的智慧。
不怕艰苦,勇于实干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周海江刚与父亲接手红豆集团时,曾挑着上百斤的内衣走村串巷,受尽了风吹雨打、饥饿寒冷。可是虽能想到当初的挑货郎,能成为现在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呢?当时的挑货郎肯定不止一个,但是能发展成周海江这样的,应该没有几个人。有时苦难磨练是一笔财富,也许我们都是现代的挑货郎,是未来的“周海江”,那就看你选择接受还是选择逃避。
敢于抉择,脚踏实地
1988年,22岁的周海江勇敢地从河海大学停薪留职来到无锡港下乡太湖针织制衣厂,到这个前途未卜的乡镇企业与父亲一起创业,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引起当时社会的轰动。
可是,现如今满街跑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却只认准大城市,而看不到二三线城市汹涌的商机,更不用说像周海江一样放弃城市大学教师的铁饭碗。难道这就是普通人和领袖之间的差距?
回来的周海江并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他也是从普通工人做起,做到厂部秘书、车间主任、计划科长。虽然当时吃了很多苦,可是却为他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和第一手的管理经验。为他以后掌控上万人的大企业奠定了基础。
所以,现代职场有人说:吃亏是福。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心态平和,脚踏实地。
有魄力的管理大师
作为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的周海江不乏管理学理论,是一位文化商人。但是管理学更多注重的是实践,基层的磨练让他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1980年末,也就是红豆企业刚刚扭亏为盈的时刻,红豆集团大手笔出资16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显示了当代领导人的魄力。
在企业规模逐渐变大的时刻,周海江顶着重重地压力,改变家族式管理,引进不同背景的人才。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渐形成管理层“能者上、庸者下”的有效管理机制。
红豆以往喜欢自己滚雪球发展,不喜欢对外合作。周海江反思这一现状,疏通了对外合作的渠道,掌握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基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组织方法。管理是一门艺术,既要有正确决策的头脑,又要在特定时间展现铁腕魄力,还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也许,一次成功的决策和短期管理的顺畅,并不代表什么。但是,周海江27年顺利管理以及每一步发展的正确决策,绝对彰显出一种大师级的实力。
思路活跃,勇于创新
周海江学识渊博、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这一切都塑造了他的创新精神。红豆多年来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都源自周海江的创新精神。
管理上的创新。在周海江的推动下,红豆集团逐渐形成管理层“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同时麾下的每个工厂都建立了明晰的股份产权制度,其中最大的创意就是每个工厂约50%的股份都由工厂管理层共同持有。
发展上的创新。周海江为扩大市场份额,在西服厂试验,将其分成两个生产条件相等的工厂,并划区域销售,年终以实绩评定厂长的称职与否。创建了可具体实施的绩效激励考核制。
科研上的创新,在周海江的重视和鼓励下,红豆集团目前拥有专利100多项。
在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像周海江这样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品牌文化,诚信团结
周海江是最先提出“新苏商”概念的人之一。何为“新时代的苏商”?用周海江的话说:“苏商给人的印象是实业、诚信,而我认为,新苏商不但要注要实业、诚信,还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周海江的思想更富于红豆集团及其品牌一种亲和、朴实的感觉。可以说红豆品牌,已经和周海涛融为了一体,是周海涛精神的写照。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将自身品质完全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之中,那么他也必能创造出另一番的辉煌。
热心公益,勇担责任
一个有责任的人,才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周海江十分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他说:“民营企业既要树立产业报国、守法经营的‘红色品格’”。所以,他积极参加公益事业,赈灾济难、扶贫帮困,已捐款达7500多万元。
周海江说:“企业不能成为只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赚钱机器。民营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员工、环境的和谐。”当“民工荒”从东部沿海,蔓延到中西部地区时,红豆集团却从未经历过这些。职工以厂为家,老员工积极的把亲戚朋友介绍到企业,有很多一家老小都工作在厂里。很多人过年也不回家,周海江就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慰问留厂职工。
也许,责任是需要付出的,但绝不是没有回报。当一个几万人的企业文化被彻底渗透,那我们还不惊呼该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吗?也正是这种魅力缔造了红豆集团的团结、和谐。
周海江的脸上始终挂着静静的微笑,没有商气,更没有官气。作为总裁,他做的从容不迫,作为领导,他做的游刃有余;这就是他的魅力。它的魅力来源于他的踏实、果敢、创新、团结,来源于一种运筹帷幄的大气。时代需要这样的榜样,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