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县纺织业:在危机中破茧成蝶
生意社3月21日讯 高阳,一个用纺织铸就的“纺织之乡”。县纺织博物馆内陈设的一架架古老织机、一台台原始的手摇纺车,诉说着这里400年的纺织历程。
近两年,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着眼破解发展难题,该县迈出优化布局、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新步伐,纺织业年产值达到130亿元。凤凰涅槃,高阳县纺织业正在危机中破茧成蝶。
园区助力谋篇布局
高阳纺织业历经兴衰、几经繁荣,但始终扎根于民,为近30万人带来期待和福祉。
走进高阳县,到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该县加快产业调整,按照“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县城集中”的原则,通过有效整合县城周边园区资源,规划建设三大纺织产业聚集区:县城东翼,依托污水处理厂、三利锅炉改造、中水回用工程,发展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建设纺织印染生态产业园;县城西翼,依托宏润公司、宏利佳公司、振华公司,发展高新轻纺产业,建设高新轻纺产业园;县城南部,沿保沧高速连接线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及物流产业,建设纺织物流产业园。
按规划,该县纺织产业聚集区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入区企业达到37家,实现销售收入50.24亿元,工业增加值15.89亿元,缴税9000万元。
经过几年发展,该县产业聚集区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宏润、三利、佳园、瑞春、永亮等一批骨干核心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宏润公司中水回用染纱及针织染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柏立信公司高档巾被、三利集团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改造、图强公司纺织品等多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聚集区建设。
纺织印染生态园区按照集中生产、集中治污、集中管理的思路,引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档印染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占地582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26万吨。目前土地调规、审批已获省政府批准,并制订了入园标准和优惠政策。
打造健康产业之“肾”
如果把纺织产业当成躯体,污水处理就是躯体之“肾”。
近年来,高阳县将废水处理当成纺织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该县引入民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由宏润公司投资1.86亿元启动一期工程建设,2009年11月投资3500万元的一期升级改造工程也建成运行。目前,在高阳县污水处理厂,一个个污水处理池连在一起,形成壮观场面,处理后的水流向中水调节库,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后,全县生活污水和部分印染企业废水实现了集中处理。这个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6万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氧化沟+百乐克综合工艺,既降低了处理成本,又保证了稳定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厂长王纪代说:“为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投资2.1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处于紧张建设之中。”
项目牵引产业升级
项目是发展的牛鼻子,是发展的关键。
高阳县在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经营者中,展开“如何抓好项目和园区建设”提意见、建议活动,已收集合理化建议100余条,在全民中形成狠抓项目和园区建设、推进经济大发展的共识。
该县以纺织为主的传统产业,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能耗高、技术落后的发展局面。为了激发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的积极性,高阳县力推产业“节能”,制定出台了《实施二次创业加快中国北方纺织强县建设进程的暂行规定》,县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0万元,对引进使用高新技术、高端设备的,投产后按设备投资总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最大限度地支持了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
在政策鼓励下,河北瑞春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5500万元,在废弃砖窑址建起的于堤工业园区建设新厂,淘汰了原有的老旧织机,引进新设备高速箭杆织机50台,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能耗。目前,全县新上各类先进织造设备1500余台(套),先进棉纺织设备投资占到设备总投资额的36%左右,比传统纺织设备节能近1/4。
该县“以商建园、以园招商”,围绕结构调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一五”时期,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7个,总投资178.6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