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产业调查:科技是产业突破的法则
生意社3月22日讯 科技创新是产业突破的法则之一
在产业转型时,“关键是产品能不能升级换代。”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说。
实际上,目前雅戈尔衬衫能卖到五、六百元,甚至还有的达到2000元。
2010年1月8日,雅戈尔全球首家汉麻世家生活馆在宁波开业。
目前,汉麻世家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开设了10家专卖店。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李如成说,“经历30年发展,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突破雅戈尔服装快速发展的瓶颈。”
历时4年,投资近3亿,雅戈尔终于完成了大麻品种改良,使之不具备提炼毒品的特性,而保留了吸湿、透气、防霉、抑菌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雅戈尔已经开始产业化,2009年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工业园,世界上第一条工业化的汉麻纤维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
而受无捻纱广泛应用在毛巾织造的启发,山东泽祥纺织董事长马玉成觉得,“用无捻纱来织布,不是同样可以得到柔软、吸湿性好的面料吗?”
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国内几个主要面料市场,但都没有找到有关无捻机织布产品,于是决定自己研发。
但课题一提出,就遭到了有关专家的否定。
马玉成力排众议,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开发研制出从3s-100s各种纤维的有捻无捻交织、棉维伴纺等无捻布和休闲服装、男女衬衣等最终产品,相关技术也获得国家正式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项、国际授权专利6项。
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比如纯棉多功能面料衬衣,市场销价398-1278元/件,仅山东高唐县城的一个展销店,每月销售额就达到近30万元。
同样,鲁泰研制了纯棉300支纱,这种产品经过液氨整理后,布面呈真丝光泽和舒适手感,目前这种面料只有鲁泰能批量生产。
为了开发质量更好的衬衫,鲁泰首先改造设备,改进缝制操作手法生产格蕾芬衬衫,并在缝线部位采用纯棉质地的定型衬骨,克服衬衫缝合部易起皱的问题。
去年6月,双星用一张鞋类出口订单,吸引了同行的眼球。
植绒新技术、大底硫化技术、喷霜复古新工艺、珠光PE片材料粘合工艺、亮片与细纱布刮胶工艺……这一项项令国际同行都惊叹不已的新技术,征服了国际客商。
而红领大规模定制的定单源源不断地来自美国。
进行量体后,美国客户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导入数据库。数据库里有50多亿个板型,可以和客户数据对应。
在青岛本部的35个工作站,可以直接与数据库连接,并根据客户数据对相应的版型进行调整,然后通过自动裁剪设备直接裁剪。
“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信息化、单元化或模块化、高柔性的,与刚性的大流水生产线完全不同。”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中心副主任闻力生说。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讲师夏明在“基于网络的E-MTM男装定制快速生产信息系统”中,也创立了自己的流程,首先用三维人体扫描仪,进行体型数据采集,同时顾客在网站挑选款式。然后,系统完成基础纸样,并生成个性化纸样。
随后,系统加载顾客三维虚拟人台,并完成服装的虚拟仿真缝合。
此时,顾客能看到服装虚拟着装效果,如果试衣满意,顾客可正式定制。系统也将纸样保存,开始进行裁剪和生产。
这依然需要创新。
由于非粘合全毛(麻)衬手工西服遇潮湿天气,前身易皱,兜盖易外翻,于是耶莉娅开始了非粘合全毛(麻)衬手工西服工艺创新。
比如,对衬布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晾干后进行裁剪,并对衣片、衬片先进行两小时汽蒸,再烘干处理。
敷衬关系到前片造型,反驳线处要拉起0.5-0.7cm。衣片、衬布曲线先用人工定位,再上敷衬机。手工纳驳头,要顺着驳头弧度。敷好后再用蒸汽定型。
为保证缝纫线缩率与面料相近,耶莉娅选用弹性大的进口缝纫线。面用三股线,里用两股线,止口用真丝线。同时袖、肋、身、后中等缝都使用进口环保药液定型。并且,驳头、领子等部位进行手工归拔。
目前,耶莉娅的单量单裁业务已经做到了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还在日本设立了三家自由品牌店,在韩国34家店月销售量达1700套。
的确,“福山品质要求,在国内很多企业看来近乎苛刻,”大连福山FKYM服装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宫丽凤说。
比如,藏在拉链内防雨帽和用来固定腰带的设计,每3厘米固定必须12针,工艺标准相当严谨。
再比如,领子两边对称误差精度要准确到千分之一。其实,缝制时多扎了一个针眼,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但都被严格的质检人员判为不良品。
“同行有企业曾专门解剖福山的风衣,但做出来的结果是有形无神。”宫丽凤说,核心技术是模仿不了的。工厂品质都是日本技术人员在把关。
质检首先是从100多道工序开始,员工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质量标准加以确认。然后通过四个小组的专业检查,再对生产线中间检查,最后在包装前进行整体检查。
同时,他们还加大环保面料研发力度。
其研制的备伥碳棉,将碳元素加入纤维当中,不仅纤维长,保暖更佳,还可对汗味、烟味等气味分解。显然,汉麻纤维具有环保低碳性。
汉麻种植可减少碳排放,可减缓化肥农药危害,应用汉麻可减少化学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实,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服饰上的“碳标签”。我国香港地区制衣训练局联合成立了香港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联盟。CHIC2010也举起“低碳”大旗,首次推出绿色环保创意展台设计评比活动。
一些知名品牌开始推出环保服装,GUESS、H&M推出有机棉服装,乔治·阿玛尼也一直用麻布和谷类纤维做原料。
中国企业也加入其中,鄂尔多斯、雪莲羊绒等知名毛纺企业,在许多大型商场里面设了让顾客用旧羊绒衫高折价换取新羊绒衫的柜台。
李宁和帝人集团合作的ECO CIRCLE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无限循环再生。
同样地,左岸服饰在全国近千家店面开始了一项“绿色照明计划”,主要包括照明灯具更换,照明系统改良和照明时段规划。
左岸服饰也在推一项奖励,凡在店面购物满1500元的顾客,就有机会获赠价值350元的绿色时尚环保自行车一辆。
杰克一台工缝伺服节能电机,按8小时工作制,一年300个工作日,可节约电费500多元。拓卡奔马Procut XL7501型全自动高层裁床每天的耗电量仅为其他主要品牌同类型裁床日耗电量的一半,工作噪音低于70db。
清东海服装厂用了“蒸汽阶梯利用”技术,并尝试性地安装了一套小型蒸汽节能器后,每年仅煤耗就能节省36000余元,同时还节水400多吨。
同样,奥奔妮公司采用“蒸汽阶梯利用”技术和蒸汽节能器,蒸汽节能器使他们年节煤量达到400多吨,年节约资金近30万元。
“在‘十一五’前4年,纺织工业万元产值减排24.44%,节能38.69%,聚酯循环再生纤维产能达700万吨,年产量已经达到400万吨。”杜钰洲说。
显然,“十二五”这仍将作为重点。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纺织科技工作总体上仍以跟踪模仿为主,原创科学成就和自主创造的关键核心技术还不多。”有专家说。
由此,企业需要更大的努力,而在体制上更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解放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