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产业调查:2010年服装业经济运行概述
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对全球出口全线回升。对美国、欧盟、日本及香港地区这些传统市场的服装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26.38%、22.79%、5.77%和0.18%,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额的66.12%,同比增加17.51%,拉动服装出口11.92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非洲、东盟、俄罗斯这些新兴市场的出口总金额为189.78亿美元,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额的14.66%,同比增加45.17%,拉动服装出口5.52个百分点,体现出传统出口市场经济复苏明显,新兴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十一五”出口价值提升,新兴市场蓄势发力。“十一五”期间,尽管行业经历了美欧贸易摩擦、出口退税调整、人民币升值、全球金融危机、原料价格非理性暴涨的不利状况,服装出口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服装出口从2005年的735.66亿美元和219.73亿件增加到2010年的1294.78亿美元和295.47亿件,2007年中国服装出口步入千亿美元大关,2008年至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服装出口增幅骤然下降,跌至-10.63%。2010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市场补库需求的强大支撑下,服装出口基本恢复至2009年以前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装出口呈现“出口价值提升”和“新兴市场蓄势发力”两大明显特征。5年中,服装出口数量累计增长约35%,年复合增长率为6.1%;出口金额累计增长76%,年复合增长率达11.97%;出口平均单价提高了35.07%,年复合增长率达6.2%。排除人民币升值因素(按照2005年月21日汇改起始之时的汇率8.11,2010年12月31日美元中间价6.6227计算,人民币累计升值18.34%),出口价值实际提升约43.73%,出口单价提高10.32%。
从出口市场占比情况变化来看,欧盟2008年扩盟,使欧盟成为我国服装最大出口地区。5年中,我国由于对日、港出口占比下降导致我国对亚洲出口占比回落明显,而对港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取消配额,我国通过香港转口的对美出口浮出水面,因此在2005年当年,我国对美出口出现了井喷增长,自此,我国对美出口持续增长,同时对港出口持续下跌。尽管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并未实现大幅增长,但新兴市场发展势不可挡,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且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更倾向品牌和自有品牌出口,传递出“十二五”我国服装出口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见图四、图五)。
内需
内销市场的支撑作用突出,消费格局悄然生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5177亿元,同比增长24.8%,增幅较2009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服装消费增速全年呈现波浪式增长,始终明显高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在内需市场的强大支撑下,行业内销产值增长持续加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8331.86亿元,同比增加29.90%,比去年同期提高8.38个百分点,比本年1-2月提高5.78个百分点,完全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内销产值比重达到71.36%,比去年同期提高3.03百分点(见图六)。
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1-12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业服装销售金额、数量和平均价格分别同比增长了21.58%、10.15%和10.38%。而12月单月服装销售金额和数量同比增幅为17.51%和9.5%,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了7.32%。
从代表大城市主流消费的大商场消费数据来看,大城市消费增长平稳,消费数量增幅不高。这个趋势从2008年下半年就出现端倪,大都市消费日趋成熟饱和,面临消费结构升级,数量增幅保持平稳低调。大商场消费增幅与社会服装消费增幅比照来看,可以看出社会服装零售增长更具活力,而活力的源泉就是二、三线中小城市服装消费的崛起。我国的品牌服装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前景广阔。相比一线城市消费日趋平稳,二、三线中小城市和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等市场未来发展增速会更快,而且这些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较低,这就为服装自主品牌和处于渠道扩张时期的品牌企业提供了较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