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棉价“烫伤”棉纺产业链
棉价“高烧”或难退
此轮棉价的大行情可推至2008年。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纺织市场极度萎缩,整个产业链的销售都陷入困境,最终导致棉花用量大减,价格下跌,至2008年11月底,3级棉花价格已降至10000元/吨上下。但是进入2009年,随着棉纱、棉布市场的转好,棉花需求出现转机,价格也一路飘红。然而由于棉花种植效益的下降,高走的棉价并未换来2010年棉农的种植热情,2010/2011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仅为653万吨,而棉花需求依然旺盛,缺口高达370万吨,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来缓解,但中国260万吨的进口配额距离370万吨的缺口还有110万吨的巨量,而且目前来看,主要棉花出口国的棉花可供出口的数量并不多。因此,目前棉花整体的供需形势仍然相对紧张,为后市棉价继续维持高位奠定基础。
近期,虽然棉价在30000附近振荡,攀升动力不足,但笔者认为,棉价经过短期振荡后将迎来一轮上涨。
第一,现货价格微跌但持续维稳坚挺。3月初棉花现货均价达到31241元/吨的高点后振荡不前,目前基本维持在30547元/吨,但以此计算目前9月合约的期货价格还是明显偏低,因为理论的期货价格应该等于现货价格加上持仓成本,以此推理后期棉价还存上涨空间。
第二,资金热捧。去年高企的棉价吸引了市场大量资金参与,郑棉市场的资金流量从前几年维持的20亿元一度蹿升,截至昨日市场资金量高达139.91亿元,资金炒作力度之大不可小觑,而在市场资金炒作的推动下棉价更是易涨难跌。
第三,季节性因素。目前是季节性因素影响明显的阶段,因为棉花即将播种,在此期间为了稳定棉农的情绪,棉价往往易涨难跌。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后期棉价“高烧”或难退,但高涨的棉价在下游传导上仍存在很大的难题。
中游传导快,下游消化难
对于中游的棉纱加工企业来讲,虽然目前棉价的大幅上涨已顺利传导至棉纱价格,但是因很多下游企业无法承受目前高企的纱线价格,部分企业转向采购价格低的化纤产品,致使棉纱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棉价猛涨,下游的纺织服装企业订单报价普遍同比上调20%–30%,个别产品甚至上调40%。而外商难以接受20%以上的提价,部分欧美客户缩减在华采购量,更多倾向从东南亚采购。
总体来讲,目前下游的纺织服装企业不仅要面对订单减少的压力,更要承担有单不敢接的压力。这种压力更多是来自“原棉、棉纱、面料、加工”整个产业链层层传导而来的成本压力。因此,在难以确定长单的成本和售价的局限下,很多企业基本只接3个月内的短期订单。
借力期市,涉棉企业谋求发展空间
棉价过高,企业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利润空间萎缩,这时企业可以进行套期保值来锁定一定的利润空间。
熨平效应
如上图所示,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后其利润空间可以稳定在核心利润附近,规避了大幅亏损的情况,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参与套期保值有时也会使企业丢失额外的利润。
企业面临的各个风险敞口及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