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洋品牌成为服装消费者的固定思维
生意社4月1日讯 消费者崇尚洋品牌,商家只能投其所好。由中国制造的“洋品牌”服装问题,经过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后,在以女装出名的深圳服装业,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不少消费者在商场购买服装时都不忘问一句:“你们的品牌是不是山寨的?”在业内看来,中国制造的“洋品牌”,只是企业在国外注册,生产、经营和销售大都在国内,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并不违法。消费者在讨伐中国制造的“洋品牌”涉嫌欺骗时,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对国产品牌的固有看法?而生产服装的商家们是不是也该转换经营理念,将国人的消费观念从“崇拜洋品牌”转到“打造知名民营企业品牌”的道路上来?
崇尚洋品牌是消费固定思维
家在罗湖的金小姐自从看完“洋品牌”服装的报道后,最近在去买衣服的时候都多了一个心眼,就是了解服装的注册地以及具体生产地。她发现,不少看起来带有外国品牌意味的“洋品牌”其注册地大都为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但据她了解,不少洋品牌服装的生产地和销售地点都在国内,在国外一家店铺都没有。也就是说,生产这些服装的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后,尽管生产经营都在国内一条龙搞定,但是贴上了外国出品的标签,摇身一变成为知名国际品牌,在价格上可谓三级跳。同一档次服装产品,中国制造的“洋品牌”要比国产品牌起码贵30%以上。“只是在国外注册,加个外国名字就能够提价这么多,是不是涉嫌欺骗消费者?”
最近走访过万象城、KKMALL等大型商城进行调研,发现消费者所反映的情况大都属实。目前在深圳市场上销售的洋品牌服装,一类是“根正苗红”的正宗国外品牌,有些直接从国外直接进口,有些则是按照国外设计师提供的设计以及进口的面料在国内加工、销售。此外还有一类洋品牌完全就是地道的国产货,它们由国内服装企业进行运作,设计、生产、宣传、营销渠道完全都在国内进行,只是牌子的注册地在国外,所选用的平面模特也都非常国际化,而且他们不惜租金成本与国际一线品牌成为邻居,让人感觉品牌非常的高端。
对于消费者的一片质疑声,从事服装行业的商家却感到委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产“洋品牌”销售总监表示,他们从设计到销售从来没有对公众隐瞒过什么。服装企业为了吸引受众而到国外拿“出世纸”的做法只是比较高明的营销手法而已,跟大减价促销、买一送一等经营策略没什么两样。“我承认,企业以洋品牌形象出现无论对服装价格或者销售量都大有裨益。但消费者有没想过,这是满足她们购买外国品牌、喜欢高人一等消费体验的无奈之举。如果我将这些服装贴上国产商标,她们连逛的兴趣都没,更不用说走高端路线。很多时候,消费者指责我们欺骗她们,但她们有没想过这都是自己消费习惯的不成熟所造成的?”
打造知名品牌是走出怪圈的关键
面对着消费者和服装商家的互相指责,国内营销专家、《新营销》杂志副主编刘波涛认为假洋品牌的事件不光在服装领域,在家具、化妆品地板,甚至在乳品领域都有这样的假洋品牌现象。比如早些年的欧典地板事件在3·15晚会曝光之后,该地板几乎销声匿迹。“洋品牌伪军”、“假洋品牌”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对国货的品质监管产生怀疑,从而对洋品牌产生信赖感。如果政府对本土企业的品质监管力度不够,一批又一批的假洋品牌将继续生存下去。需求决定消费,有消费就会有生产,这是供求的基本规律。假洋品牌也好、A货也好只要在品质上过硬,那么它就在社会上有广泛的生存空间,也无法在短期内杜绝,只能靠政府行为。“这并不是鼓励假洋品牌的存在,要根绝它只能靠政府的不断曝光、不断进行严查,但同时这会对我国的服装产业产生严重的打击,所以说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茂业百货一位资深管理人员表示,除了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管外,生产洋品牌的企业也要考虑打造属于自己知名品牌的道路。“要想走出这个怪圈,不要老想着‘傍名牌’,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创名牌’。现在国外很多一流品牌都进来了,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对国产的洋品牌来说是一个灭绝性的打击。现在国内的服装市场在高端价位上竞争很激烈,许多商家经常不规则性地提价。可能是100元的成本他敢卖到700元,给公众以暴利的形象。其实大可以用400元的合理价格占领属于自己的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不是无人叫好,而是选择性太少,商业目光太过短浅。与其继续‘挂羊头卖狗肉’,服装企业还不如积极打造知名民营品牌,在我看来后者的生命力要比前者强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