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丝绸设计展一路繁花看锦绣
生意社4月1日讯 华丽锦、印花绸、织锦缎、古香缎……今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的“绸上新样——新中国丝绸设计展”,如同打开了一扇华丽的大门,近百件历经岁月浸染的丝绸纹样,在柔和的灯光下散发着静谧的美。
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特展:典雅的丝绸上,自然景观、飞禽走兽、人间万象、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的题材、美丽的图案、和谐的配色,共同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息:艺术永恒。
前世与今生
无论哪个年代,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的追求。
缤纷绢“菊花”、“玫瑰”,古香缎“西湖景”,映射出20世纪50年代人们的生活百态;
龙凤牡丹、敦煌飞天、玉米麦穗、钢花四溅,最能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丝绸设计;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则成为70年代的主题织物。
为了尽可能地表现丝绸的美感,设计师用生花的妙笔对这些现实题材进行了柔化处理,有的还配上飘逸的缎带或穿插摇曳的花朵。
身为新中国第一代丝绸设计师,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设计师俞尔秉回忆道,1973年至1978年是一个多彩的阶段。为了满足外销需要,丝绸纹样设计逐渐恢复正常,不仅形式更为活泼灵动,题材也更包罗万象。改革开放以后,丝绸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此迈进了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的服装无论颜色还是款式,早已从灰色、蓝色,演变成无边的多彩世界。展厅中那一幅幅华美丝绸,经过时间的漂染,依旧展现着华美的容颜。作为最直观的载体——丝绸纹样设计,特别是江浙沪三地的染织产品,不仅图案、题材、配色俱佳,更代表着国内丝绸设计的最高水平,成为清晰展现新中国丝绸发展纹路的一个侧面。
开放与多元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浙江丝绸在奥运会上也令人刮目相看:中国运动员入场时所系的飘逸大气的祥云丝巾,见证了夺冠、颁奖辉煌时刻的奥运颁奖礼服和奖牌挂带,无不凝聚着浙江丝绸的精湛工艺。
“北京奥运丝绸产品特许供应商有4家,均为浙江企业”,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部长、设计总监孔祥光说。凯喜雅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供应商后,着手开发了丝巾、绸扇、手机袋、丝绸领带等礼品,设计中更突出中国人文元素,如北京胡同、故宫建筑、中国瓷器等题材,赋予这些产品浓郁的中国风和激情魅力。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上许多设计师在设计中都采用中国和东方元素,并成为当今国际流行元素之一。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在中国,丝绸生产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几千年来,中国丝绸以它绚丽的色彩、滑爽柔软的质感、浓郁的文化特色,不仅为美化世界人民的生活作出了贡献,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的桥梁。
孔祥光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产地,丝绸产量占世界丝绸总产量的80%左右。丝绸,已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象征。
美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恒久力量——华美飘逸的中国丝绸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