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桑蚕丝奔向新“丝绸之路”
生意社4月13日讯 “世界蚕丝看中国,中国蚕丝看山东,山东蚕丝看日照。”桑蚕丝素有“软黄金”美誉,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0%以上,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极少数优势产业之一。
自2010年以来,日照辖区出口桑蚕丝的平均等级高达5A35,创历史最高纪录。据了解,桑蚕丝的最高等级为6A。近几年来,日照市的桑蚕丝的出口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山东省第一位,生丝出口量占全省的70%左右。
种桑蚕比打工强多了
3月26日,在莒县城阳镇八里庄子村,桑园种植大户周绪波介绍,他家有15亩桑园,已经连续种植了十多年了。“我现在一年光卖蚕茧的收入就有六七万元,比打工强多了。”当笔者问及这10年中,有没有想过放弃种植时,周绪波说,的确有想过放弃,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桑蚕的价格跌到过每斤8元,“2010年的时候,我卖的桑蚕丝一般是16元,一亩桑园一般可产蚕茧260斤左右,2008年的时候感觉真的不想养蚕了,根本就不挣钱,但是想想养了这么多年了,感觉有点不甘心,结果到了2009年情形就好了,现在看来我的坚持是对的。”周绪波说。
据周绪波介绍,他们养了桑蚕可以直接卖到镇上的蚕茧站中。蚕茧站中有技术员,技术员有时候会上门指导工作,“虽然养蚕很多年了,但是感觉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够,我现在不愁蚕茧的销路问题,也不愁技术,对养蚕越来越有感情了,尤其是看着蚕宝宝就开心。”
据了解,目前莒县共有桑园25000亩,像周绪波这样的养蚕大户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日照市现有桑园面积68000亩,年产鲜茧1917万斤左右,蚕农收入约2.3亿元。从事种桑养蚕农业人口达18万人,遍及全市38个乡镇1085个村;种桑3亩以上的农户有9500余户,5亩以上有1500余户。
世界蚕丝中赢得话语权
当日下午,笔者来到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该公司吴经理介绍,目前桑蚕丝的价格是每吨41万元,2008年的时候每吨价格为20万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企业是最困难的,现在能挺过来不容易,可是挺过来了,就意味着企业的基础是很雄厚的。”吴经理介绍说,目前生产桑蚕丝的企业主要有三家:莒县海通公司、日照海通公司和西湖海通公司。2005年底几家企业整合,组建了今天的日照海通茧丝绸集团公司(简称海通集团),自动缫丝机规模达到45组18000绪,年制丝能力达1500吨,“日照所产的桑蚕丝90%以上都是海通集团生产的。”
“从生产能力和生产的蚕丝质量看,海通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蚕丝集团。海通蚕丝的价格升降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国际上桑蚕丝的价格。”言谈中,吴总自豪地说。他告诉笔者,目前,海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同行业规模最大,品牌、管理、技术、资源等最具竞争优势的茧丝绸企业集团。集团生产的“三维”牌桑蚕丝,2005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是日照市第一个中国名牌,“有很大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销路无忧
在生产桑蚕丝的车间,笔者亲眼见到了蚕茧如何变成蚕丝的过程。在车间里,女工们首先对蚕茧进行筛选,把被虫子咬过的不能缫丝的蚕茧挑选出来,然后用自动缫丝机进行缫丝,再复摇并对蚕丝进行规整、理顺。生产好的桑蚕丝白白的,摸上去很软、很柔顺。
据日照检验检疫局轻纺科王世伟介绍,桑蚕丝可以做绫罗绸缎等服装,只是在制作方式上有区别,“桑蚕丝做成的衣服是高档消费品,有很多高档内衣就是用桑蚕丝做成的。”王世伟说,因为属于高档消费品,桑蚕丝制成的成品衣服的消费人群是比较固定的,所以在国际市场中,销路是没有问题的。
“‘蚕宝宝’是很敏感的,闻到药味就会死掉,所以蚕茧是绿色的,蚕丝是真正的天然的无公害的产品,正因为此,国际上很多人很偏爱桑蚕丝制成的衣服。”日照检验检疫局轻纺科有关负责人说,日照因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适合‘蚕宝宝’的生长,所产丝质量好。但是日照制丝企业所需蚕茧还有一定的缺口,有时候需要到南方采购,但是质量远远不及日照本地蚕茧,“如果有更多的农民种植桑园的话,那日照市的桑蚕丝质量会再上一个新台阶,真正走出一条新‘丝绸之路’。”
链接>>
日照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蚕茧、桑蚕丝生产基地和出口桑蚕丝基地之一,以出口高品位桑蚕丝为主,产品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质量、品牌和价格上的优势。据日照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1~3月,日照地区共出口生丝228批、137吨、货值达55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7%、357%和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