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之纺织“英才计划”
生意社4月16日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入WTO、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等形势的变化,我国纺织产业的壮大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绿色纺织"概念的普及,为了适应现代纺织大学超纺织理念,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紧密围绕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构建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办英才培养计划。
计划特色: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英才计划"是通过创造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构建创新能力训练和素质拓展体系,构筑拔尖人才培养特区,来培养一批批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深厚的纺织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求真的科学精神、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成长为纺织领域的应用创新型的拔尖人才。
整个培养计划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特色,最终实现对人才的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目标,使未来纺织人才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功底,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模式:校企联合"3+1"
该计划采用试点班和校企联合的"3+1"的培养模式,通过"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单独建班招生,采用动态进出机制,多次选拔,多轮考察,遴选出素质较高的学生。"3+1"模式即入学一年后学生与老师双向选择进入试点班学习,经过二年专业课的强化学习,再进入创新实践培养阶段。
"自强班"培养模式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为主,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传授与探索、教学与研究、教师与学生、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产学等结合的改革创新,体现以数理为基础、纺织为核心、材料为前沿、艺术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为纺织行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
学习内容:多学科交叉学习
"英才计划"所需要攻读的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普通化学、机械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织物组织结构与面料设计、纺织品染整与面料开发、纺织品质量控制、纤维与纺织品检验、纺织品CAD、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色彩与图案、纺织科技史、艺术概论等。另外还包括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纺织现场教学实习、金工实习、企业生产实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国际交流、毕业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学习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课程教学和集中实践210学分和素质拓展10学分方能毕业,最终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这些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具有夯实的数学、物理和材料学基础及纺织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纺织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纺织品生产技术;掌握纺织材料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具有纺织品质量检验能力,具有组织新产品研发的协调管理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纺织前沿科技动态,掌握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平常的心态、崇高的人格、坚忍不拔的毅力、综合的人文素养、阳光健康的体魄、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报效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证质量:多举措并施保障培养效果
为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工作计划能够顺利进行,驱动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湖北省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经费保障和学生待遇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和改革,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试点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纺织学院成立了专业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提出专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开发与教材建设;提供专业教学改革政策咨询与指导;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定岗实习机会;组建大学生卓越人才试点培养实践基地,实行兼职专任教师制度,对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行双向管理,明确其在学校和企业的工作关系。学校与合作企业有联席会议共同商定培养计划和解决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第二,学校面向校内和业界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将学校各类科研、教学平台向试点班学生开放,并为试点班学生开展工程创新训练、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平台及各类资源。学校每年划拨教学改革专项经费,为试点班开展创新活动和主动工程实践提供保障,并提高学生的奖学金比例,给予必要的企业学习补贴;学校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依托"科技一市一项计划"拓宽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渠道,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重点建设示范性的产学研实习基地,确保联合培养企业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安排,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与设备,安排充足的工程实践锻炼时间,使学生实习实践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更加符合企业生产需求。
第三,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试点班的师资队伍以本校为主,兼聘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并聘请海内外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兼职指导老师或培养方案顾问,形成优秀的纺织专业教学团队,学生可自由选择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出国访问或在国内重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按照强化岗位、倾斜教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教师教学与科研业绩考核与奖励办法,形成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拔尖的氛围,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传、帮、带",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工程教育的教学能力,提高在职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根据产业创新人才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执行提供了保证。
第五,积极开辟资金渠道,吸引社会和企业资金,促进专业和学科发展,从而确保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经费需求。
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准备,"英才计划"的工作正在稳步有序的进行中,初步规划将在2010级学生中遴选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行"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准工程师训练"的培养模式,最终使他们能成为研究型、国际化、创新型的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