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三成 1340亿美元热钱暗涌
4月19日,商务部公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3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一季度流入境内的“热钱”规模亦随之浮出水面。根据此前外管局公布的估算热钱的方法,用“外汇储备增量”减去“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这三项即为“热钱”。根据此公式粗略测算,一季度流入的“热钱”规模在1340亿美元左右。
“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够准确,因为要剔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但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不仅仅是国际资本,包括中国企业都在进行套利,这会导致银行结售汇顺差扩大,银行结售汇数据可能是更好的参考指标。”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
人民币结算放大外汇流入
商务部19日表示,3月份实际使用外资125.2亿美元,按年增长32.9%;1-3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3.4亿美元,按年增长29.4%。
尽管一季度FDI增幅较大,但303.4亿美元的规模仅占一季度1940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的15.6%,而此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至3月贸易逆差10.2亿美元,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为负。因此,如果仅以“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FDI”的方式测算,一季度“热钱”规模高达1647亿美元。
不过,根据外管局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考虑“境外投资收益”。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一项有相当部分是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去年该项投资收益流入为1310亿美元。如果以去年规模的四分之一作为今年一季度的流入金额估测,则该项流入为320亿美元。
因此,以19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减去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以及FDI和估测的投资收益,可粗略得出一季度“不明外汇流入”规模在1340亿美元左右。
“‘热钱’规模到底有多大还有待商榷。商务部公布的FDI并不包括债务性的资金,比如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资金往来,这些资金会以FDI的形式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由于这些资金是通过合法渠道流入的,因此很难测算其规模。”丁志杰表示。
此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会对外汇净流入规模产生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18日透露,今年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是进口企业对外支付人民币,也就是省去了购汇这一环节,这会导致外汇净流入规模更大,一季度这个影响可能在500亿-600亿美元。”丁志杰称。
他认为,银行结售汇数据是估测“热钱”流入规模的更好指标。“中国企业的外汇贷款迅猛增长也是一种套利行为,比如一家出口企业拿到订单之后,会用订单作为抵押贷款美元,然后进行结汇,导致结汇时间早于付汇时间,结汇规模大于售汇规模,银行结售汇顺差增加。”
外管局4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933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结售汇顺差为3977亿美元,和2009年结售汇顺差263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50%。
FDI青睐商业地产
4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46,在前一交易日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但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大约1.2%。
尽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套利机会或许是驱动“热钱”的主要因素,但丁志杰指出,一些企业为降低财务成本进行的境外筹资行为也越来越重要。“比如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境外筹集美元,资金成本在5%,但人民币升值5%就可抵消这部分成本。这些资金汇回国内后按照外管局的统计口径也属于FDI。去年下半年以来,以这种形式流入的FDI应该不在少数。”
去年以来,在这类“特殊”FDI之外,明确流向房地产的FDI亦大幅增长。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房地产实际使用外资41.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去年,全国非金融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亿美元,其中房地产行业吸收外资占比高达22.7%,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40%。
由于住宅市场遭到多重调控政策的打压,分析人士认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FDI今年更有可能流向商业地产。“外资流向商业、旅游地产项目逐渐增多,规避当前房产调控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高级经济师王大贤近日撰文指出。
DTZ戴德梁行日前发布的全球房地产投资报告则指出,今年全球预计会有1040亿美元的资金投向亚太区的房地产,同比增加45%。其中,国内商业地产为资金重点流向。“今年至2015年的5年间,亚太区写字楼每年的租务开支预期升幅将达到3.7%,是美国以及欧洲、中东及非洲预期增幅的两倍,亚太区租金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中国写字楼市场的租金上扬趋势。”报告指出。
此外,王大贤还指出,由于一线城市受调控较严,投资利润空间缩小,“外资以各种形式参股的产业基金、股权基金等在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