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国工业亟待转型升级
生意社4月25日讯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全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力“保增长”过程中,国家及时出台了钢铁、有色、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工业行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和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的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但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准确判断,积极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五大转型、四大升级
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甚至更长历史阶段工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工业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
“转型”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尽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推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二是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
三是向智能制造转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模式,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四是向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9.3%,分别较美国和韩国低24和22个百分点。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推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是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转型。2005-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投资率从41.6%上升到47.5%,消费率从52.9%下降到48.6%。必须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积极调整市场和需求结构,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向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升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产业联盟;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六大重点任务
(一)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首先,要大力发展“两化”融合的支撑技术和产品,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着力提升工业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提供有力支撑。其次,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第三,要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积极探索“两化”融合评估和监测制度,深化“两化”融合试验示范,健全“两化”融合推进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切入点,推进信息化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