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5乡镇桑田“缩二脲”中毒
宜州5乡镇桑田“缩二脲”中毒桑叶不同程度出现黄化、皱缩,村民疑为肥料问题所致
4月28日,宜州市北山镇龙安村大从屯村民韦先生向本报反映,今年春节过后,以种桑养蚕为主业的龙安村有10多个农户购买湖北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料(以下简称“湖北复合肥”)施放于宿根桑田,但桑苗至今不长叶,百余亩桑田像“癞子”头一样,可能与肥料质量有关,希望媒体关注。记者为此赶赴宜州进行采访。
桑叶薄小少生机
4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大从屯采访。村民潘炳龙说,他种植有10亩桑田,其中95%的桑田使用“湖北复合肥”,后来这种肥料不够用,他就用糖厂的有机肥料给剩余的半亩桑田施肥,结果使用不同肥料的桑田长势大相径庭。潘炳龙领着记者来到桑田中看到,使用“湖北复合肥”的地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桑叶发黄、枯萎、叶片薄而小的情况,而使用糖厂有机肥料的地块,桑苗生长得绿油油的,叶片大而厚。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3户村民,发现他们的桑苗也存在桑叶泛黄、叶片薄小的情况。大从屯屯长唐任超说,出现这种情况的桑田,都使用了“湖北复合肥”。
但是,记者采访时发现,该屯的桑田并没有像村民先前反映的那样“不长叶,百亩桑田像‘癞子’头”,只是桑叶发黄、叶片薄小。据村民反映,部分前期出现上述症状的桑苗,目前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生长状态。
肥料质量没问题
针对村民施用肥料的质量问题,记者找到“湖北复合肥”北山镇的经销商樊先生。樊先生表示,他在北山镇销售化肥已有10多年,所有化肥都是通过正常渠道进货,产品质量都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大从屯群众桑苗出现的问题,樊先生说,接到村民的反映后,他曾多次到田间去查看,但如果要认定是肥料原因造成的,缺少科学依据。大从屯村民使用的同批次化肥,经宜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为合格产品。樊先生还出示了宜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检验报告。
大从屯村民潘友建曾购买“湖北复合肥”,家中还剩有一袋没有拆封的化肥。经现场拆封查看产品合格证,证实该袋化肥与樊先生提供检验报告合格的化肥为同批次产品。
“缩二脲”中毒所致
据宜州市农业局透露,从4月20日晚就有村民向该局农业执法大队反映桑苗叶片变黄、皱缩的问题,4月21日,该局派出由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土肥站、植保站、推广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会同北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及肥料销售商,一起前往现场实地调查。在调查的23亩桑田中,发现桑树顶部往下3至5张嫩叶不同程度出现叶片黄化、皱缩现象,顶芽叶片变小,不能正常展开,轻的叶缘褪绿变黄,重的叶片大部斑驳黄化。据农户介绍,施肥量为每亩50公斤左右,施肥时间有的是2月底至3月初,个别农户于3月15日左右施肥,但大多数农户的桑树都于4月13日左右开始出现叶片黄化皱缩的现象,施肥与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长的近40天,短的20天左右。
4月中旬以来,农业执法大队相继接到北山、德胜、安马、怀远、洛东等乡镇的农户反映类似情况,具体亩数还在统计中。涉及的肥料除了“湖北复合肥”外,还有其他厂家的肥料,所表现的症状与大丛屯村民反映的情况相类似。初查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去冬今春以来该市遭受低温阴雨天气,桑树生长缓慢,群众为了促使桑苗快速生长,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化肥施用量,4月中旬恰遇气温突然升高,造成桑苗徒长和疑似“缩二脲”中毒,随后出现了以上症状。
执法大队负责人说,村民潘炳龙家另外地块的桑苗已经基本恢复生长常态,这与“缩二脲”中毒症状相吻合。
科学“解毒”保收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桑田出现疑为“缩二脲”中毒的村民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科学种植培训,都是靠习惯性的种田“老底子”种植桑树。而该村经常参加科技培训的示范户韦庆忠,所种植的桑苗茁壮成长,长势喜人。
4月25日,该市邀请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到实地调查,确认发病桑树是“缩二脲”中毒所致,并告知目前全区多个蚕区均发生类似情况。
该市农业专家对“缩二脲”中毒开出良方:村民要学习科技,通过科学种植增产增收,一般地块桑田施肥每亩30公斤左右较适宜。目前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灌水或喷施“芸苔素”等解毒剂,随着时间推移或下雨后,症状会逐步缓解。
5月3日,宜州市农业部门反馈的信息表明,通过对北山镇出现症状的地块跟踪观察,大部分桑树生长不同程度得到恢复。
该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对于农民反映的情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取措施让桑树尽快恢复生长,让农民有足够的桑叶养蚕,避免造成更大损失。至于农民与肥料经销商之间发生的纠纷,可以组织农民与经销商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可引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