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甘肃5.12大地震三周年恢复重建话蚕桑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5-09 14:14:17  来源:甘肃日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05月09日讯

  康县蚕桑展览馆。在胡锦涛总书记采摘桑叶的图片前,张廷玉放慢了脚步。

  这是一幅让这个搞了20多年蚕桑种养的老技术员难以忘怀的照片,每当看到它,2008年6月1日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

  “那天,总书记来到我们中间,亲自采摘桑叶到蚕室喂蚕,与蚕农亲切交谈,勉励我们要树立信心,搞好生产自救。”说着话,张廷玉显得颇为激动。

  张廷玉是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经历了“5·12”大地震和近3年的重建,见证了康县蚕桑产业恢复生产的全过程。

  “总书记的一席话极大地激励了我们大抓蚕桑产业开发的热情。可以说,蚕桑产业是撑起康县北部地区重建的重要支柱。”张廷玉说。

  康县毗邻四川省和陕西省,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北部拥有较好的水土光热条件和平缓的地势,适宜栽桑养蚕。旧《康县县志》曾记述:“蚕丝,全县皆有之。故每上清明时节孵化为蚕,村庄妇女皆育之,经四旬得丝焉。”

  然而,“5·12”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改变了栽桑养蚕、宁静祥和的日子。顷刻间,1万多亩桑树园被滚落的山石砸毁,500多个大棚倒塌,蚕桑业遭到极大的破坏。“总书记就是在这关键时刻到来的,当时的场景可以用群情振奋来形容。”张廷玉说。

  为了尽快恢复蚕桑产业,开展生产自救,康县成立了蚕桑产业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半价销售蚕苗、蚕具、蚕种,并且允许蚕农赊欠;强化蚕桑技术服务,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技术明白人”的服务体系;蚕桑技术人员包片包户,提供上门服务。“我们60多名技术人员全部下乡,逐家逐户动员群众养蚕,现场为蚕农指导。有农户购蚕种蚕药缺资金,技术人员就出面担保。”那是一段令张廷玉难忘的日子,大家带着一把剪刀,一个包,走村串户,顶着烈日奔波,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尽快让蚕桑生产恢复起来。

  县上通过招商引资重新组建甘肃鑫虹丝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令人称道的是,公司从长远着想,让利保价收购蚕。“这就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农民的养蚕积极性提高了。”张廷玉说。

  不到3年时间,全县桑园迅速发展到4.72万亩,修建养蚕大棚365座,蚕桑产业覆盖了全县12个乡镇的256村532社,养蚕户达到12000户,“去年,蚕茧价格比地震前翻了一番,一斤能卖16块钱。”令蚕农们感到高兴的是,康县产的缫丝还远销到了印度、阿拉伯国家和欧美市场。

  价格逐年走高,市场不断拓展,效益逐渐提升。去年全县农民茧款收入达626.4万元,蚕农户均增收近500元,蚕桑业产值基本恢复到了灾前水平,成为康县的第二大产业。

  重建起来的不仅是产业,大家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康县专门下发了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计划到“十二五”末,发展桑园达到7万亩,年养蚕4万张,产茧量达到320万斤,农民茧款收入达到4000万元,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利税1000万元。

  “照现在的发展势头,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张廷玉脸上的笑容十分舒展。

  蚕桑展览馆外,阳光明媚,清风和煦,遍地的桑树吐出了新枝。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甘肃茧丝  茧丝  桑蚕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