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无常 “棉里针”戳痛纺织业
生意社05月24日讯
2010年,棉花价格大涨,让纺织企业被这根“棉里针”深深刺痛。与去年行情截然相反的是,今年2月下旬至今,棉花价格已经跌去了三成左右。特别是4月初以来,棉花价格以平均每三天500元/吨的价格迅速下跌,一个月时间,棉价就狂跌了近4000元/吨。
棉价跌了,纺织企业是不是该高兴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面对下跌的行情,纺织企业总体上忧大于喜。
“一般情况下,纺纱企业都会囤积3个月以上的棉花以保证原料的供应,而棉花价一下跌,棉纱的价格也跟着跌。高价的原料、低价的纱导致亏本难以避免。”浙江今日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信表告诉记者,由于公司以前在国内的产棉区收购了一定面积的产棉基地,公司所需的棉花基本上都由基地自己供应,因此在这一环节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但由于价格变动快,下降幅度大,不少客户进货的次数少了,进货量也减少了。
虽然有时明知要亏,一些企业还是要“咬牙硬撑”。据介绍,之所以不敢轻易停工,是因为停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招到工人,所以有的企业只能无奈增加库存,但这种做法只能是一时之策,企业资金压力会因此不断增加。
从棉纱企业“出去”之后,棉花就踏上了第二次“旅途”,进入了棉纱经销商的仓库。一名棉纱经营户告诉记者,他们从山东进货,从棉纱厂进货的价格,在路上运过来好几天,等到了诸暨销售时,价格已经低了一截,只能是亏本销售。
诸暨市航洋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启福告诉记者,现在棉纱价格跌得快、跌幅大,最要紧的就是出货要快,现阶段接短期订单,相对来说风险容易控制一些。
在这场棉价大起大落的戏剧性转变中,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棉农,还有从棉花到纺织成品的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道环节,每一个经营者。如何建立利益均衡的互惠互利关系,保持棉价基本稳定,才是整个产业发展之福。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