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抗旱保苗和补种是长江棉花的头等大事
今年长江中下游棉花开局不利,移栽进度慢于去年同期一半,面积大幅减少,移栽棉花的成活率大幅下降,苗情长势偏弱。其中早栽的地膜棉长势好,5月移栽棉花苗弱,死苗天天增加,两极分化严重。尽管5月21日之后气温下降,但因降雨有限,分布不均,旱情仍在持续,保棉花面积难度加大。
由于春旱持续时间过长,江河湖水位大幅下降,塘、渠、沟干枯,湖区沟底长出青青的杂草。老人讲,如此严重的春旱极为少见,百年不遇,流域受旱面积近亿亩(中央电视台5月21日报道)。一些地方政府5月中旬就出台“抗大旱、保生产规划、保粮食增产和保农民增收”的“一抗三保”救灾措施,要求千方百计找水源,想办法提水灌溉,保早稻田、保中稻秧田和保棉花等。
据5月17-20日在南阳、黄冈和常德等地调查,4月底前移栽,由于5月初降水10~20毫米不等,成活率在九成上下,部份生长新叶。地膜覆盖成活率九成以上,新生叶片2~3片,长势很好。而雨后移栽,由于蒸发量大,失墒快,口墒不足,特别是5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其中18-20日常德地区发布出橙色高温预警,最高气温37℃,骄阳似火,仿佛进入盛夏。在常德棉田可见一担水(80斤)淋(浇)苗,一担水淋十几株,不淋就死。没有覆盖棉田,尽管挑水淋水几次,幼苗仍十分老化,苗弱,不发棵,死苗在不断增加。还有一半平原油(麦)后棉无法移栽,丘陵、坡地棉田出苗困难,死苗面积天天增加,有的棉田全部干枯死亡。针对严重干旱各地想办法抗旱保苗,5月21日之后气温下降,但干旱仍解除,抗旱保苗和补种仍是当前棉花的头等大事。
一、平原棉田保苗措施
1、保移栽田棉苗。一是点浇保命水,包括露地棉田和覆盖棉田。对于雨后移栽幼苗,包括营养钵,去掉喷雾器的喷头,在早晚时间对准棉株根部喷水,保持根部湿润,每亩2~3桶,一天一次,有条件可加“802”灌根,可维持生命。也有用加压水泵从河湖提水,沟灌一次即可维持几天仍要不断补水;还有打井从地下提水灌溉保苗。凡是没有成活的幼苗,淋水时不能加入尿素或碳酸氢铵肥料。二是防治棉蚜、地老虎和蜗牛保全苗。中耕锄地除草保墒。
2、苗床保苗,推迟移栽。一是因高温逼熟,今年油(麦)都早熟,藤茬早10多天,但因旱情持续蔓延,凡是没有灌溉条件的不能移栽,油(麦)后棉要等雨后移栽。二是苗床保苗。采取控水炼苗与蹲苗方法控制苗床幼苗生长,也可用低浓度缩节胺喷雾控制叶片生长,等雨后移栽。所有育苗大棚要大通风降温,减少浇水和补水结合。三是补育棉苗,雨后移栽。可在苗床再育苗。雨后补苗。对于缺苗棉田要补苗,保留苗床余苗等雨后补栽。
3、及时移栽油(麦)棉。一要有水源,可以灌溉补水和挑水淋株。二要深栽,提倡地膜覆盖。要求开沟深10厘米以上,幼苗根部入土7厘米以上。三要覆土按紧,浇足“安家水”。由于有干热风,提倡下午4点后移栽,无干热风整天可移栽。四要苗床先炼苗,要求红茎占一半以上。五要沟内或洞内不能放任何肥料,淋水也不能施肥,以防烧苗,造成僵苗。六要在指导下施用除草剂。
二、丘陵、坡地棉田救灾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中下游有丘陵、坡地棉田200万亩,分布在洞庭湖、鄱阳湖和大别山南麓等,大旱之年遭受的危害更重,这些棉田有直播,也有移栽。4月下旬播种或移栽,灌溉一次,淋水5~6次,苗被保下来了。然而,由于温度太高,水源越来越少,移栽棉在骄阳曝晒之下奄奄一息,苗老,红茎上天,死苗面积仍每天增加。直播棉有的没有出苗,有的全部干枯死亡。
这类棉田救灾办法就是想办法点(淋)水保苗,雨后移栽补苗或补种。
三、关于棉花补种时间问题
从救灾来看,长江中下游棉花最晚播种期因品种有所差异,但时间不能迟于6月上旬。
1、春棉品种的最晚播种期在5月底。如果天气好转,干旱解除,5月底播种,6月初齐苗,7月中旬现蕾,8月中旬开花,结铃期约30天。由于生长时间晚了近60天,要增加密度,以密补晚,通常密度增加一倍,播种量2千克/亩,定苗密度3000~4000株/亩。同时要加强促早发管理,早间苗定苗,搞好化学调控,也可获得籽棉400~500斤/亩。
2、短季棉品种的最晚播种期在6月上旬。只能种植短季棉品种,平原地密度3000~4000株/亩,丘陵坡地4000~5000株/亩。要加强化学调控。
3、6月上旬以后不能种植棉花。6月上旬以后长江中下游无论春棉品种还是短季棉品种都有晚熟问题,因此不能植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