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检验检疫局出实招把好出口服装质量关
生意社5月26日讯 今年前4个月,河北省出口欧盟、中东、南非等国家的工装、童裤出现了外观线头修剪不净、纤维成分标识与实物不符、色牢度不达标等诸多问题,其中纤维成分标识与实物不符问题尤为突出。
今年前4个月,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检测出口服装342批,不合格67批,不合格率达19.5%。其中,纤维含量不合格共58批,占不合格批次的86.5%,且不合格比例呈逐月上升趋势。
出口服装不合格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一是服装企业招工难,普遍存在员工短缺,导致减少工序,对服装里面的线头不修剪,尤其是装饰线较多的童装,里面留有大量的套接线等死线头;二是原材料涨价,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掺入其它化学纤维;三是目前出口服装多为贴牌服装,利润较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购小企业生产的面料,质量没有保证。
针对上述情况,河北检验检疫局从5月份开始,采取三项措施,全力维护“中国制造”、“河北制造”声誉:
一是适时召开外贸公司、出口企业座谈会,加强法规标准宣传,要求各企业明确质量负责人,督促企业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二是及时调整产品风险等级和检验监管计划,建立“一厂一案”,加大对“纤维成分标识”等涉及安全、卫生、反欺诈项目的抽查检测频次,对一次出现不合格的企业,要连续抽检3批全部合格再转为正常监管模式。三是加强源头控制,要求出口企业建立原材料采购/使用台账,对原材料实施核销,确保不合格原材料不投入使用,把问题产品控制在前端,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