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常”棉价下的纺企困境
棉价涨的时候,纺企的成本压力巨大,资金链紧张,在人工成本上涨和央行不断加息的背景下,纺织企业的生存状况不稳定。而下跌就更惨了,市场有滞后性,企业高价进棉花,成品后棉价已下跌,成品价格也随之下跌,基本上亏本买卖。规模上不去,河南中小纺企苦不堪言。
棉价指数从红到绿,涨涨跌跌。
从今年3月初开始,国内棉价结束了长达3个月的上涨,开始了将近3个月的下跌,现货价格每吨下跌近万元。
“研究了几十年棉花,这么短时间内,这么大的价格下跌幅度,我也是头一次见。”河南纺织行业信息协会秘书长李秀明向经济视点报记者表示。
今年3月初,处于高位震荡的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以下简称中国棉价指数),在3月9日开始进入下行区间。5月23日,中国棉价指数已经从最高点31228点跌到了24541点,跌幅达到21%。在4月底和5月上旬期间,日跌幅曾一度连续超过1%,棉花现货价格紧跟持续下挫。
“不过由于棉花产业链的下游消费不旺,而‘买涨不买跌’的习惯,则使得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棉花的价格依然难言稳定,纺织企业的处境可能会更加艰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省棉花协会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往年此时,棉花都会因供应“青黄不接”而涨价。
部分中小纺企已经停产
去年12月初,国内的棉花价格开始步入长达4个月的上行区间,买涨不买跌的惯例使得很多纺织企业进入发展黄金时期,由于生产的时滞,造成棉纱价格和原料棉花之间的差距始终高于稳定时期价差,这使得纺织企业始终有钱赚。
“由于棉花价格的上涨,造成棉花库存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量也进一步增加,而且相当一部分纺织企业的棉花成本就是银行借款,在人工成本上涨和央行不断加息的背景下,纺织企业的整体生存状况实际上并不稳定。”李秀明告诉记者。
更糟糕的是,由于棉花价格上行带来的下游面料价格上涨,为维持企业的运营和不让宝贵的劳动力资源被抢走,很多服装加工企业已经悄悄将业务模式修改为短单为主,而长单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以河南福甬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甬纺织)为例,“短单已经占到了企业业务量的绝大部分,长单占据的业务份额已经很少,而且主要是为了维持老客户合作关系。”
福甬纺织销售部陈部长告诉记者,企业所接的短单,一般都是以接单时的棉花价格为基础确定交货价格,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尽量避免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
河南纺织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罗丽敏认为,由于服装企业的接单多以短单为主,这使得服装企业对于上游产品的需求并不稳定,而国外需求不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则使得这种不稳定趋向悲观,因为中国相当部分的纺织品还是以出口为主。
纺织品的出口不畅,直接造成了棉花产业链下游企业对于棉纱需求的下降,棉纱需求不旺导致纺纱企业棉纱的库存进一步增加。河南延津纺织有限公司一位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下游销售不旺,该公司已经积压了超过一个月的棉纱,因为担心停工带来的影响,企业目前依然在进行生产。
李秀明告诉记者,由于棉花占用资金过多和下游销售不旺,河南境内的相当一部分中小纺织企业已经停工或者半停工,不过主要的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小企业依然在生产。
河南省棉花协会秘书长魏勇则认为,如果棉花产业链下游企业的需求上来的话,目前的棉花价格“旺季偏冷”就可能会获得改善。
期货价格指数之惑
罗丽敏认为,近段时间棉花价格大起大落,不管是期货还是现货,都出现了接近万元的价格落差,这对于企业而言不是什么好事;另一方面,今年棉花价格在本该上升的时候却步入下行区间,这对于棉农的种植积极性而言,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秀明也认为,今年的棉花还没有种下去,所以要知道今年棉花的确切种植面积,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现在的棉花价格走势不好,有可能会影响今年棉花实际种植面积的增加,进而影响下半年的棉花供应。
不过也有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棉花市场依然供不应求,但是其现货价格与实际的供应量关系不大,受期货价格指数及其他棉花指数影响十分明显。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在从2004年5月到去2010年10月底期间,郑棉期货指数月均收盘价和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走势高度相近,两条线不管是上升还是下行,都保持了高度的贴近,锯齿结构也比较接近。
对此,河南金鹏期货总经理刘文永告诉记者,由于期货本身就具有发现价格的能力,所以期货指数曲线不仅和中国棉价328指数曲线在走势比较类似,也与棉花现货价格变动趋同。不过他也认为,期货本身的价格发现能力也可能会造成价格恐慌,进一步增加棉花现货价格的震荡幅度和频率,但这种影响并不绝对。
李秀明也认为,虽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长期相关性比较强,但是这种影响也必须有外因才行,棉花企业的规模、产品结构、产品销售渠道以及企业负责人的判断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小规模之殇
目前河南乃至中国的纺织企业危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规模过小和产品线过于单一。这样就造成了河南省整体产能很大,但实际上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这种危机在棉价上行区间表现并不明显,但是一旦棉价进入下行区间,企业就很难承受了。
李秀明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河南省的整体纱锭数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由于河南省的纺织企业数量也很大,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多企业拥有的纱锭数都不高,规模上不去,就会在资金和销售渠道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
李秀明认为,即便是没有棉价的波动,河南中小纺织企业的生存状况也不会更好,因为不断上涨的棉花价格会过多的占用企业流动资金,造成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堪忧。
“由于企业实力有限,造成了在棉花行情上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十分明显,使得棉价波动进一步加剧,最终伤害的还是纺织企业本身。”上述河南棉花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但是这并不是说,河南纺织行业企业只能坐以待毙。李秀明认为,如果棉花企业能够注重产品品位的提升,而不是纱锭数目的增长,河南的纺织行业的生存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技术的提升肯定会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但由于大部分纺织企业规模较小,所以不管是从自有资金还是银行资金来看,要实现技改需要的资金获取,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