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罗场镇蚕桑业八年稳居川南产茧第一镇
中国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丝绸产品自汉唐以来就享誉世界,两千多年一直辉煌地走来;20世纪80年代初,丝绸产品出口曾超过石油,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第一产品;丝绸之路默默地记录下了中国丝绸光辉的历史事实。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茧丝绸全行业崩溃,生产一落千丈,弃蚕毁桑现象随处可见;见者惋惜,业内人士更感痛心。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宜宾特别是高县,群众深知农业生产非一日之功,“逢贵不赶,逢贱不懒”,“贵在坚持”的道理,抓蚕桑生产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功夫不负有心人,宜宾的蚕桑生产在天府之国一直是先进地区,高县一直是宜宾的第一产茧大县。
高县罗场镇,是文坛巨匠阳翰笙的故乡,位于四川高县、筠连和云南盐津三县结合部,幅员面积73.16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社区,3.5万人口。罗场是个农业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抓蚕桑生产,走产业化的道理,农民从中获得了效益,越做越有兴趣,产业越做越大,已经连续八年稳坐川南产茧第一镇的宝座了。现在,全镇18个村就有14个村成了蚕桑生产专业村。记者看到,在罗场的丘陵及低山区,一个个小山坡从山脚到山顶,都是成片成片的桑树,桑叶被阳光照着在微风吹拂下闪闪发光,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煞是喜人。2010年,实现发种27500张,产茧2万担,蚕桑综合产值首次突破4000万元大关,达到4500万元。
粮桑和谐
据悉,罗场镇抓蚕桑生产之所以成效显著,除了搞成片栽植,走产业化道路而外,还重点抓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市场经济接轨,走“公司+合作社+农户”道路。依靠龙头企业——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的带动发展,在全镇14个养蚕村建立了14个蚕业合作社,入会成员达3235户。2010年,对入会成员实行售茧返利,返利资金达5万多元,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养蚕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科学养蚕示范区。投入30万元,打造3000亩核心示范区,推行良种良育,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三是组织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对不法茧贩进行打击,净化蚕茧收购市场。
喂养蚕宝宝
记者了解到,罗场镇在认真抓好桑蚕茧一条龙服务的同时,又在积极探索走立体农业的路子,如桑园套种蔬菜或林下养鸡、桑枝种蘑菇、桑葚制酒等,努力做大做精做强蚕桑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