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莫让“科技手段”变成“第一杀手”
生意社5月30日讯 在政府监督下,全国对食品安全的专项检查正在开展。除了乳制品、肉类及粮食中的添加剂外,最近又有媒体曝光,催熟剂、膨大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高科技”手段频频用来对蔬菜、水果等进行增产、增量、保鲜。有专家称,一个瓜果从小到大用十几类激素,没有水果是“干净”的。也有专家称,虽然在种植、养殖中有部分“添加物”是允许使用的,但超量或超范围使用会给人体带来安全隐患。
由食想到衣,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添加剂”越来越多的困扰,也同样存在着对环境及人体安全的隐患。
一位印染企业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普遍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印染助剂有成千上万种,往往在染色一个工序上,有些企业添加的各种助剂就多达几十种。现在不仅是印染企业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上游的染料生产企业也在染料中添加了许多“提高染色性能的添加剂成分”。据这个企业的数据分析,在印染废水中约有30%~40%的污染源是印染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各样的化学助剂。如果能够减少印染助剂的使用,将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可为了食品能增加产量、延长保鲜期、获得鲜艳色泽而滥用生物激素,为了纺织品染色的均匀和鲜艳、为了改善手感而滥用化学添加剂,因此造成环境污染及人身安全的隐患,这样的“技术进步”实在是舍本逐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科技手段为了商业目的和利益而被滥用时,就有可能成为对我们自身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第一杀手”。
因此,必须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正在习惯使用的各种“科技手段”,不要让三氯氰胺和瘦肉精事件在纺织品上发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