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服企陷入困境无奈“变形”求生
五大原因
今年温州中小企业陷入严重的困境,这次困境和2008年的困境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孔庆泰指出,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复杂。
“2008年的困境是因为国外订单减少,这次不同,订单并不少,但是利润大幅降低,接了甚至要亏本。”周德文分析,在他看来,这次五大原因导致这种困境。
首先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现在升值已经突破10%。其次是通货膨胀带来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原材料的上涨,叶剑清深有体会,以制作眼镜原材料银来说,已经从去年的每公斤20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3400元。
再次是用工荒和加薪潮带来的影响。叶剑清表示,目前他雇一个工人的保底工资是1800元一个月,所谓保底成本,就是没有活干每月也不得少于1800元,而活多了按件计酬,该给3000元也得给。各地的用工工资都在涨,民工已经不太愿意到外地打工。
限电节能,也是造成中小企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拿温州来说,去年就实行过每周停电几天的政策。“那时是‘软停电’,目的是为了节能减排,而现在是硬停电,因为供电不够。”叶剑清表示,停电对企业伤害很大,因为工人虽然停电没事干,但是为了保证人手,也必须给他们发工资。支出加上停产损失,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
以上四种原因,都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困难,但是第五种原因带来的困难可能更大,这就是国家收紧银根,使原来融资就很困难的中小企业更加雪上加霜。不得已,中小企业只有依靠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大幅攀升。
据温州市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地各大银行贷款利率已上浮30%到80%。另外该行监测显示,3月末,温州市民间借贷市场综合利率水平为24.81%,合月息超过2分,再创温州实行民间借贷利率监测以来的历史新高。
“跟其他地方不同,温州人中小企业之间都会有一些资金往来,如果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会引起三四家同时倒闭。”温州增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志军表示。
“变形”求生
在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形下,温州中小企业一部分破产倒闭,一部分开始主动脱离实业,进入投资市场。
“现在观念都变了。”叶剑清表示,如果在以前,温州人很怕企业关门,因为关门会在邻居面前丢面子,被街坊笑话。但是现在却相反了。“朋友打来电话,他们会问我‘还在做眼镜吗?’,我说还在做,他们就会叹口气‘怎么还在做?那玩意不赚钱’!”
叶剑清也有些遗憾,“一年去外地买两套房子,也就是签签字就能赚钱,不是比你一年在这里拼死拼活却还要亏本强多了?”
这样的想法早就成了大量温州中小企业的实际行动。大量资本脱离实业,变形成为资本市场“游击队”。“我管这叫‘空心化’。”周德文解释,“我们粗略估计,温州每年外迁的企业有1000家左右,外流的资金量更大,也难以统计。”目前,温州人手中有流动资本大约7000亿元到8000亿元,这些钱大量流到省外,参与炒煤、炒楼等行动。
“留下来坚守的企业也在变形。”一位当地企业家评论。拿当地的一些服装企业来说,一些有规模的服装企业向政府要地,然后在征地上盖厂房出租。一亩地政府批下来只需要30万元,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企业盖上几层楼后,只留下很少的面积维持生产,其他按照一平方米最少10元到12元的月租出租,几千平方米、上万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就能回本。企业用租金养活员工,这些企业实际上成了房地产企业、物业公司。
“还有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保持实业只是为了能向银行贷到款,但是,企业获得贷款后并不制造生产,而是把钱以更高一些的利率放出去,从中赚取利率差。”一位当地企业界人士表示“一家年产值1亿元左右的企业,居然能获得银行总授信10亿元。”这位人士说,“很多情况下,企业也是没有办法,它们知道贷款投入实业没利润,还可能亏本。与其这样,还不如投入资本市场,赚得更稳妥一些,这些企业实际变形成了投资公司。”